村主任的拳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乌鲁木齐 陈湘涛)

我的家乡在农村,虽然现在很少回家,但经常可以从父亲和大哥那里听说家乡的事。前几天,听父亲说我们家的邻居——一个姓李的老实巴交农民因为跟村委会主任讲话时抬杠,被村委会主任连扇了七八个耳光。父亲说,被打后的第二天,那个姓李的农民带上两个儿子一起去村委会主任家里,不是去报仇,而是去道歉。这件事被村里人当成一个笑话。

这是一起再简单不过的事件,可是却有着不简单的背景。这个村委会主任,从我出来上大学起,已经在村里连续当了15年的主任了。此人文化水平不高,性格有点像梁山好汉李逵,开口就骂娘,一激动就动手,尤其喜欢打人耳光。那时我都不敢正眼看他。这么多年过去了,相信他又积攒了更多的威势,让村民们因恐惧而躲得远远的。以前社会上有民谣说:某某级别的领导是打出来的,某某级别领导的是喝出来的,某某级别的领导是买出来的,某某级别的领导是生出来的。虽然失之偏颇,但也反映出一些现实存在的丑恶现象。就拿村委会主任这样的基层干部来说,似乎拳头不硬,就很难开展工作。

过去在村里,确实会有一些豪强势力,例如仗着家里兄弟多,目无法纪、横行乡里、欺软怕硬的。遇到软弱的村委会主任,连电费都收不上来。因此上级部门会推选一些做事泼辣果断、甚至有些流氓手段的人来以毒攻毒,维持村里正常的秩序。村委会主任要想镇住当地强人,讲文明、讲礼貌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好拳脚,再加上一些谋略,能镇住一部分人,再拉拢一部分人,这样才能在村里说得上话,站得住脚。这在上级看来,是一种治乱的能力。没能力的干部被淘汰,有能力的干部被重用。另外村委会主任还得会捞钱,如果过于清贫,反而会被村民看不起。遇到选举时,像这样“南霸天”式的爱打人骂人的“强人”反而得票率高。村委会主任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有自身素质的问题,也正是这种筛选方式的负面结果。

正如吴思先生所说:“中国人从自己的悠久历史中发现了核心秘密,发现了决定各种规则的元规则:暴力强者说了算,或是拳头硬的说了算。”任用这种干部管理基层,短期内能见到效果,豪强势力俯首,普通村民听话,但这种“元规则”的后遗症也很明显:有些基层干部可以只手遮天,称王称霸;有些群众在暴力管束中养成习惯,服打不服管,不利于将来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容易产生干群对立情绪,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如今基层乡村也在步入法治社会,打出来的村委会主任,即将成为一个历史产物。也许在不远的将来,管理分工进一步明确,维护治安的责任分解到职能部门,村委会主任不再需要喜欢动粗的李逵。群众也都习惯依法办事,也懂得维权,基层这种暴力型干部也就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村主任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