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戒严风波:“冷战遗绪”下的“创伤应激”

作者:程靖

编辑·徐菁菁韩国戒严风波:“冷战遗绪”下的“创伤应激”012月7日下午约2点30分,首尔市民姜振镐乘地铁到了汝矣岛站,步行前往国会方向,“虽然集会下午3点才开始,但已经有很多人在聚集,很难向前移动”。现场图片显示,当天下午,人们在国会前的议事堂大路上席地而坐,举着反对党、工会、大学生联合会、人权组织和小党派的旗帜。据韩国警方统计,当天约有10万人聚集在此。

“那天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最寒冷的一天,(靠近江边的)汝矣岛更加寒冷,附近便利店的暖宝宝都卖完了,大家都在硬撑。聚集在这里的人们都有着同样的信念,大家都认为必须赶走那个疯狂的总统(尹锡悦)。”姜振镐说。人们高喊着“弹劾尹锡悦”的口号,还唱起了歌,有韩国女性抗议时常唱的少女时代组合的歌曲《再次重逢的世界》,有韩国女歌手朴彩英近日爆火的新歌《APT》,还有《圣诞颂》。除了汝矣岛国会外,当天从首尔光化门广场到韩国各地,有超过百万韩国人走上街头表达对尹锡悦的不满。

这天上午,“消失”三天的尹锡悦终于现身,在他位于龙山的总统府发表了三分钟的讲话,向全体韩国国民道歉,他表示,不会逃避与戒严有关的法律和政治责任,接下来的事情“由执政党来决定”,他还强调“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戒严”。

当天下午,韩国国会进行了两项重要表决:尹锡悦夫人金建希涉嫌操纵德意志汽车股价的特检案,以及弹劾尹锡悦案。这是“金建希特检法”第四次在国会进行表决。由于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反对,该案以2票之差没有获得通过而被废止。

姜振镐告诉本刊,下午5点40分左右,停留在国会外的民众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追踪弹劾案的进展。弹劾尹锡悦案表决需要国会三分之二议员赞成即200票通过。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号召其成员抵制弹劾案,除了一人外全部离场,导致仅有195名议员在场,表决一度中断。反对党共同民主党院内代表朴赞大发表讲话,痛批尹锡悦并呼吁国民力量党议员返回现场投票。他说,“反对弹劾就是内乱的同盟者”。

得知弹劾未能通过,姜振镐看到,愤怒的人们一度堵住了国会的大门。

12月3日晚,韩国总统尹锡悦毫无预兆地通过YTN电视台发表紧急讲话,宣布实施“紧急戒严”,理由是“保护自由的韩国,抵御(朝鲜)共产势力的威胁,并清除从北(朝鲜)的反国家势力”。“紧急戒严”的措施包括:成立戒严司令部,禁止韩国议员进入国会大楼,禁止一切政治活动和政治性质的集会和抗议,禁止罢工、罢课,对境内所有媒体和出版商实施军事管制,颁布军事法令允许戒严部队进行无证逮捕,授权可以实施旅行限制,由军事检查站控制国内行动,并禁止“否认自由民主或企图颠覆的行为”,禁止“假新闻”和“操纵舆论”。

无端宣布的戒严让韩国民众震惊。很快,大量媒体记者和反对戒严的民众就开始聚集在国会议事堂外。韩国最大反对党共同民主党主席李在明立即前往国会。路上他用手机直播了全程,呼吁支持者来到国会,“人民应该保卫这个国家”。几千名支持者真的跟随李在明来到现场。由于是深夜,国会出入口关闭,李在明的助手拍到了他翻墙进入国会的场景。

很快,这场不得人心的戒严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12月4日凌晨1时,在“要求解除紧急戒严令”的韩国国会紧急全体会议上,朝野两党达成一致。已进入议会大楼的190名议员全票通过决议,宣布戒严无效。韩国戒严风波:“冷战遗绪”下的“创伤应激”1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教授、韩国-朝鲜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晓蕾看来,尹锡悦贸然宣布戒严令笼罩着三重荒诞色彩:“首先,它是韩国民众深恶痛绝的‘开历史倒车’行为。”

周晓蕾认为,军事戒严(Martial Law)是大韩民国诞生时就带有的“刻在摇篮里的基因”,是以“反共”为国家最高行动标准而实施的合法暴力行为:1948年4月3日,时任总统李承晚沿用日占时期的“戒严令”,对济州岛进行了长达6年的“剿匪行动”,造成至少两三万人死亡,占全岛人口10%以上,其中大多数是平民。“济州四·三”事件这段历史,后来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国小说家韩江作品《不做告别》的原型。

此后,“戒严”带来的政治暴力在历史上一直延续。周晓蕾告诉本刊:“韩国历史上共发生过16次戒严,其中12次是紧急戒严(与尹锡悦此次宣布的戒严等级相同),其余4次是普通的警备戒严。紧急戒严中,除朝鲜战争期间实施的几次严格意义上的‘军事管制’外,其余都与政治事件相关。”例如,1960年4月19日李承晚被推翻前宣布戒严,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时戒严,1964年朴正熙为推动韩日建交时针对民众反对发动戒严。

尹锡悦之前,韩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戒严已经是44年前。1979年10月26日,因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暗杀时任总统朴正熙,代总统崔圭夏宣布从10月27日凌晨4时起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实施戒严。其间,陆军少将全斗焕发动政变取得军权。权力更迭引起了全国民众持续近6个月的示威。1980年,韩国西南部光州的示威活动遭到全斗焕派出部队的镇压,史称“光州事件”。根据统计方式不同,事件中死亡人数在165人到2300人不等。

身在上海的韩国公司驻华代表朴永载,从12月3日午夜以来一直通过社交媒体密切地关注戒严事件及其后续。今年50岁的朴永载出生在首尔,对他来说,“戒严”这个词意味着几代人共享的心理创伤:“光州事件”时,朴永载还在读小学,亲眼目睹身为名牌大学学生的哥哥姐姐不顾“大好前途”,积极参加抗议活动。那时,警察常常来他家里搜查,大学里也有假装学生的警察,因此家里长期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1987年韩国实施议会制民主制后,军事戒严的情景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周晓蕾指出:“韩国人的骄傲在于,他们认为自己是唯一一个在‘二战’后既实现工业化——在经济上成为发达国家——又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国家。因此‘军事戒严’四个字可以轻易地将韩国人的荣耀感变成屈辱感,撼动了他们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身份认同。”

尹锡悦此次实施“戒严”的另一重荒谬在于,“它毫无实现的可能性,没有经过严密准备,实施非常草率”。周晓蕾说:“707特种部队得到任务时还以为自己要去参加对朝作战任务,结果却是去国会议事堂与议员对峙。”

戒严一事并非没有征兆——2024年9月,李在明和共同民主党最高委员会成员金敏锡接连提到“尹锡悦正在准备宣布戒严令的应急计划”,被总统办公室和国家力量党一并驳斥。当时,韩国保守派大报《朝鲜日报》还曾发表社论,逻辑严密地驳斥了“尹锡悦可能戒严”的说法:“如果政府宣布戒严,军队肯定不会服从,政府也会因此倒台,哪个政府会做出这种自毁行为呢?即使政府宣布戒严,根据宪法,国会只要获得过半数议员支持,便可要求解除戒严,并立即生效。(反对党)共同民主党和其他反对党目前拥有192席,戒严令会立刻解除,尹总统为什么要宣布戒严呢?声称政府会逮捕反对党的议员以阻止解除戒严也是不合逻辑的。因为逮捕议员需要国会同意,而拥有绝对多数席位的共同民主党怎么可能同意?”

从法律角度看,尹锡悦的选择也令人费解。周晓蕾分析,根据韩国《戒严法》,军队在紧急状态下只能接管行政权和司法权,不包括国会立法权,因此尹锡悦戒严令中的第一条,“禁止国会及地方议员、政党的活动以及一切政治结社集会和示威”就已经违宪。“此外尹锡悦依据韩国宪法第77条第一项,即‘在战时、战乱或相当于国家紧急状态时总统有权宣布戒严’而实施戒严,但韩国目前不符合其中任何情况,而他在电视讲话中提到的反对党问题、预算案问题同样不在其列。尹锡悦有检察官的专业背景,不应当不了解。他的真正动机可能只有他未来接受审判时才能知晓。”韩国戒严风波:“冷战遗绪”下的“创伤应激”2尹锡悦的选择虽然是“非理性”的,但在宣布戒严之前,他的执政确实已经到了危急时刻。

2022年5月,尹锡悦以不到1%的微弱优势战胜共同民主党的候选人李在明,高调就任韩国总统。那年的韩国大选一度被选民称为“民主化以来最令人失望的大选”,只因两名候选人都有各自的短板。

检察官出身的尹锡悦没有任何地方官员执政经验,还因厌女言论、极右翼立场和推动美日韩同盟、疏远中朝的外交理念颇受争议。

李在明出身贫寒,小学毕业后进厂务工却因工伤致残,大学毕业后成为人权律师,是自强不息和左翼政治理念的代表,他的政治形象却因持有大量韩国财阀企业的股票、曾被判处滥权案件而蒙上污点。而且,作为文在寅的“接班人”,李在明还背负着疫情的冲击和文在寅政府缓和对朝关系招致的民意反弹。韩国戒严风波:“冷战遗绪”下的“创伤应激”3尹锡悦就任两个月后支持率就首次跌破40%,四个月后一度跌至24%。到2024年11月,韩国盖洛普民调显示,尹锡悦的支持率跌至17%。在民众的正面评价中,“外交”(23%)和“经济·民生”(9%)占比最高;而负面评价则集中在“金建希女士问题”(19%)和“经济、民生、物价”(11%)。

其中,“金建希女士问题”尤为突出。金建希是尹锡悦的配偶,也是韩国多所大学的艺术教授及知名策展人,曾策展过卡地亚收藏品展和安迪·沃霍尔作品展。尹锡悦上台后她频繁被指控,包括涉嫌在举办展览期间收取回扣及硕博士论文抄袭等。2023年11月,韩媒曝光金建希在过去一年两次收受美籍韩裔牧师崔在英赠送的奢侈品,包括价值300万韩元的迪奥包。崔在英表示,送礼是为了通过金建希向总统传递关于朝韩关系的意见,并称这些礼物是“见面入场券”。消息曝光后,尹锡悦支持率首次跌破30%,金建希被舆论形容为“韩国版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

虽然反腐机构后来裁定金建希无罪,但相关争议已成为反对党攻击尹锡悦的重要抓手。2024年1月,国会提交“金建希特检法”,拟任命独立检察官调查金建希及其家属涉嫌操纵股价一事,但尹锡悦动用否决权否决了法案。在4月的第22届国会选举中,执政党国民力量党仅获108席,远落后于共同民主党的175席,国会形成“朝小野大”格局,尹锡悦成为“跛脚鸭”总统。2024年9月,国会再次通过该法案,仍遭尹锡悦否决。到11月时,该案已是第四次在国会表决。

与此同时,对尹锡悦本人的批评愈演愈烈。11月28日,尹锡悦的母校首尔大学500多名教职工联名批评其“为富人减税”“削减研发预算”“导致经济衰退”等施政失误,要求其主动辞职。几天后,声援大学增至20所,签名学者超过1700人。

除了对总统及其配偶的批评和指控,尹锡悦政府的施政也遇到巨大阻力。就在本周,韩国议会先后大幅削减了政府和执政党提出的预算请求,还开始弹劾政府审计机构的负责人。

在外交上,尹锡悦同样面对困局。辽宁大学美国与东亚研究院院长吕超告诉本刊,今年1月,金正恩发表“两国关系论”,认定朝韩关系“不再是同族关系,而是敌对的两个国家关系”后,两国关系彻底失去了缓和的希望。

周晓蕾说,1945年朝鲜半岛分裂后,朝韩的对峙关系一直深刻影响韩国政坛。在如何处理对朝关系这一问题上,韩国全国上下一直存在巨大分歧。1998年以来,金大中、卢武铉和文在寅三届政府都提出了相对温和的对朝政策,为朝鲜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朝韩关系一度缓和。尹锡悦上台后秉持着“价值观外交”,重新将朝韩关系拖入了阵营对抗的“冷战遗绪”里。

周晓蕾指出,韩国民主化后,朝韩之间的“南北冲突”,会转化成为韩国主要的政党之间的敌对关系,“通常的政治路线之争容易沦为‘你亲北’‘你亲共’的意识形态指责”。“韩国处在世界格局板块的边缘。如今全球地缘政治紧张、阵营对抗日益激烈时,小国如韩国必须选边站,于是外部的结构性动力会从各方面无孔不入地渗透到韩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人的思想观念里,最后从政治上体现出来,国内政党斗争日益白热化。”周晓蕾说。韩国戒严风波:“冷战遗绪”下的“创伤应激”4韩国朝野之间的斗争一直极为尖锐,数位总统在失势后都难得善终:卢武铉在卸任后的受贿调查期间跳崖自杀;李明博因涉贪获刑15年;朴槿惠则因闺蜜干政事件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并因滥用职权、受贿被判刑20年(终审)。

日本思想家丸山真男对日本社会曾有精妙比喻:“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变得特别快,从封建国家摇身一变成为近代国家,但旧事物只是沉降到了新事物的下方,后者像泥土一样一层层沉淀起来,危机时,旧事物就会突然冒出来,就像人吃惊时,久违的旧方言会在不经意间说出来。”

在周晓蕾看来,这一比喻也适用于理解此次戒严事件——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表面上给朝鲜半岛带来了休战,但韩国社会的冷战幽灵就像日本社会的“旧东西”一样,深藏在经济发达、自由民主与K-Pop(编者注:韩国流行音乐)统治世界等“新东西”的华丽外表之下。

每一位继任者都力图将前任投入监狱和“戒严”一样,也是“旧东西”。周晓蕾认为,这种“赢家通吃,败者沦为阶下囚”的政治斗争,也是冷战从未离开韩国的表现。它意味着,政党之间是“敌我关系”。在一个非战争状态的国家内部,其最高形式就是将对方投入监狱。

这些“前车之鉴”难免会让尹锡悦恐惧。尹锡悦正是在朴槿惠政府中得到提拔的,事实上,也正是作为检察官的他亲手将朴槿惠送进监狱。而他与反对党领袖李在明之间的斗争丝毫没有弱化的迹象。今年1月,李在明在访问釜山加德岛新机场建设地时遭遇袭击,颈部左侧被刀扎伤。《纽约时报》指出,韩国的政治越来越两极分化。虽然没有证据证明凶手与尹锡悦政府有关,但李在明在事后表示,刺杀事件正是尹锡悦“煽动国民分裂,推行错误的理念斗争,导致社会形成两个极端,甚至发生暗杀政客恐袭事件”的结果。韩国戒严风波:“冷战遗绪”下的“创伤应激”512月7日针对尹锡悦弹劾失败后,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表示,将在本月11日举行的临时国会会议上再次提出弹劾案。若表决通过,尹锡悦将被免职,国务总理韩德洙将代理领导人一职,直到60天内举行新的选举。吕超认为,李在明在戒严风波中出尽了风头,若提前举行大选,他将很有希望获胜。

今年61岁的李在明出生在韩国安东的一个贫困家庭,大学期间受到前总统卢武铉的启发成为一位人权和劳工律师。政见上,李在明提出“益康扶贫”的政治哲学,旨在遏制权贵的特权和过度行为,支持社会最贫困阶层。

进入政界后,李在明两次当选城南市市长,在任期间创建了备受好评的城南市福利计划。当时生活在城南市的朴永载记得,李在明政府主导了校服集采,减少了学生家长的校服开销;他年过七旬的母亲经政府安排,每月5~10小时从事市政工作,工作轻松,每月能拿到约合1000元人民币的工资。如此“花小钱办大事”的福利政策让城南市许多老年居民赞不绝口。而李在明担任京畿道知事后恰逢新冠疫情暴发,他应对新冠疫情的举措也备受好评。

2022年总统大选失败后,李在明很快就当选了国会议员并担任共同民主党代表。此后他开始以反对派政治家的身份高调行事:2023年8月31日,他宣布无限期绝食静坐,以抗议尹锡悦政府没有明确反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迁移抗日运动家洪范图胸像造成社会分裂、金建希涉嫌改变基建计划为自己牟利等行为。绝食到第18天时,他因健康状况恶化而被送医,但仍然没有放弃绝食,而是持续到了第23天才停止。这些行为都在韩国国内外引发了广泛关注。

然而,李在明也并不是身处是非之外。

就在一个月前,11月15日首尔中央地方法院一审裁定李在明违反《公职选举法》罪名成立,对他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李在明涉嫌在2021年12月22日作为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接受某广播节目采访时,声称自己并不认识已故前城南城市开发公社开发第一处长金某,这被检方认定为虚假事实。此外,检方认定他在2021年10月20日接受国会国土交通委员会对京畿道的国政监查时,对于白岘洞某地用途变更的提问也做出了虚假回答。

根据韩国相关法律,如果李在明被处以罚款1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170元)以上的刑罚,就将失去国会议员资格,同时失去选举权,也就意味着他不能成为总统候选人而参加下届总统大选。李在明也就此案向首尔中央地方法院提起上诉。

11月25日,李在明“教唆伪证”案也在首尔中央地方法院一审宣判。他被控曾在2018年至2019年间,在涉及自身的“冒充检察官案”庭审中,要求时任京畿道城南市市长金炳亮(已故)的秘书金镇成(音)提供对自己有利的证词。

在“教唆伪证”案中,李在明虽被判无罪,但检方表示将提起上诉。如果李在明在此案的终审裁决中被裁定有罪并被判处刑期,他将被剥夺国会议员的职位并在服刑期满后的五年内不得竞选任何公职。

此外,李在明还背负着在城南市长任上涉嫌地产开发渎职和腐败案,以及向朝鲜非法转移800万美元的第三方贿赂(对北汇款)案。这或许也为李在明在12月3日冬夜里奔向国会并翻墙进入那一幕增加一种解释——如果能成功弹劾尹锡悦,并在提前举行的选举中胜出,他将能避免许多起诉。

(感谢蔡华对本文采访的支持) 尹锡悦李在明戒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