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子的少年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逝波冽吹笛子的少年感0我喜欢唱歌,但嗓门不太好,唱歌总像是说话,越想用情感唱就越造作,像长得一般的人化了奇怪的妆容,更难看了。乐器对我来说就太有用了,笛子令一个五音不全的人变得完整。

据说初学者适合使用D调的笛子,我买了一支笛子,吹得时响时不响。我一直以为是因为我是初学,熟悉了就不会吹不响。结果几天过后,一到“唆”音我仍吹不响。在攻克这个难点的过程中,我懂了口风、指法,搜索的教学视频里讲上嘴唇比下嘴唇稍微外伸一些。我就拿起笛子站在屋外砖头台阶上,用特别正式的吹奏表情和姿态,仿佛是村里唯一一个会吹笛子的人。

乡村里一直有人会玩各种乐器。小时候,我们村就有个拉二胡的,他的乐声让夜色悲伤起来,也让我们觉得自己没有那么惨,过得还挺好的。

我特舍不得用的笛膜坏了一张又一张,再坏几张就没有了,于是就想到用白色塑料袋,和贴笛孔的笛膜同样大的一张,揉得薄一点儿。贴好后,一吹,就像感冒后服了感冒药一样,彻底通了,“唆”也能吹响了。原来问题不是指法或口风,只是笛膜没贴好。

满足都能吹响的基本要求之后,我就放开吹了,想吹的曲子都对着简谱逐行吹。但不看视频,自己按简谱吹没有旋律,听不出是什么歌。要看别人的演奏视频,再对着简谱调整,就像点样了。慢慢地也感到了音色的差别,有的音吹起来明亮简洁,有的音气息不同会沉下去。

我对着简谱吹的第一首歌曲是《青城山下白素贞》,因为看到视频里有人在田野间散步,步伐特别优雅,配的就是这首曲子。后来吹谱多了些,才知道那个散步视频配的乐曲是《渡情》。

很快我就吹《沧海一声笑》,吹的时候天是灰色,四野刮着大风,破震音我是瞎吹的,不过也有那味儿。居然吹完了。虽然吹得不熟,技巧还有差距,但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感觉都快能把笛子吹裂了。

挑战完流行歌曲就想吹古典歌曲,甚至想看笛子能不能吹萨克斯、钢琴演奏的一些曲子。钢琴曲《卡门》很有趣的一段,电影里袁咏仪唱的“爱情是什么东西”,我倒是吹出来了。悲伤的曲子吹多了之后,再吹些喜悦的曲子,心情会充实很多。

在简谱的世界游弋久了,有很多惊喜的发现。原来《渔舟唱晚》不仅是古典音乐曲目,还是耳熟能详的绿皮火车上常播放的乐曲。黄药师在桃花岛上吹的是《碧海潮生曲》。我还用笛子吹起了很早前听过的钢琴曲《神秘园》,还真有那种伤感又美好的味儿。还有邓丽君的歌,吹出来特别有故事感。一个视频里有树叶攒动既悲凉又陶醉的气氛,特别适合配《这世界那么多人》,我用D调笛子吹了,能听出是那个曲子。

吹笛子熟练后,唱歌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没有音高、音长的区别;与简谱靠齐后,唱歌也自信了很多,上了一个音高,到了适合自己的音高领域觉得很多音乐的感觉都能表现了。

最近吹的是基础的《放牛曲》,感觉跟乡村田野特别配,也许笛子就是适合清脆简单的曲子,吹笛子时总觉得自己还是追梦的少年。 吹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