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已被确定为包括结直肠癌和肝癌在内的至少12种癌症的致病因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2007年至2021年间,中国人的肥胖相关癌症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年增长率达3.6%,而与肥胖无关的癌症发病率则保持稳定。该研究还显示,肥胖相关癌症在年轻人中激增,并且在连续几代人中呈上升趋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肥胖相关癌症的年龄标化发病率(ASR)的增长呈下降趋势,从25~29岁的15.28%下降到60~64岁的1.55%。研究团队预测,如不采取措施,中国的肥胖相关癌症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在未来10年将翻一番。这凸显了改善公共卫生政策,以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肥胖率的迫切性。

二甲双胍是一种耐受性良好的糖尿病药物。最近,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二甲双胍还可以保护细胞免受辐射损伤。这项研究可能对癌症患者、核事故反应小组,甚至在深空旅行的宇航员都有广泛的影响。

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一项临床前研究表明,一种名为PGK1的酶或有助于改善帕金森病。神经元能量供应不足是导致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人员发现,适度地提高PGK1的活性,有助于在低燃料条件下恢复神经元的能量供应。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研团队通过对线虫的研究发现,在禁食期间,线虫的肠道会产生一种名为INS-7的小分子,这种分子能向大脑发送信号,抑制脂肪燃烧。当线虫恢复进食后,INS-7的分泌水平会回归正常。虽然这项研究尚未在人体上验证,但其结果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肠道与大脑之间的复杂关系。

新研究表明,幼年时期接触环境中的“永久性化学物质”会永久性地破坏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导致其在晚年患上代谢性疾病。研究人员特别关注了2,3,7,8-四氯二苯并呋喃(TCDF)。该物质可以在食物链中积累,而人类主要通过食用高脂肪食物(如肉类、乳制品和一些鱼类)接触到它。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