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油呀!那些未曾赢得奥运金牌的国度
作者:张斌
赛后,阿尔弗雷德傲然表达:“当我的祖国从睡梦中醒来后,会惊异地发现我成就了属于我们的第一个奥运冠军。”圣卢西亚远在东加勒比海地区,国土面积616平方公里,人口刚刚超过18万。与圣卢西亚比邻的多米尼克同为传统意义上的袖珍之国,面积相仿,人口不过7万,其女子三级跳选手特亚·拉丰在阿尔弗雷德掠过终点10分钟后同样拿下了自己国家的首枚金牌,一道完成开天辟地之举。
将夏季和冬季奥运会都计算在内,从1896年开始,基本上是每两年便有一届盛会,算上刚刚实现了奖牌零突破的圣卢西亚和多米尼克,全球已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奥运夺牌的记录,这意味着还有超过70个国度从未登上过奥运会领奖台。美国是奥运奖牌第一大国,辞别巴黎过后,奖牌总数将越过3000枚大关,苏联名下有1204枚,广义的德国将有机会迫近1100枚,英国此次将为第34届洛杉矶奥运会突破1000枚打下坚实的基础,法国将会凭借东道主优势本届轻松突破900枚。
还未曾赢下奥运会奖牌的国度通常被人们分为几大类,先是规模意义上的小国,比如斯威士兰、不丹和图瓦卢。相对贫困的国度自然有心无力,比如中非共和国、也门和洪都拉斯。新建国家底蕴不足,尚需时日,比如南苏丹、波黑和伯利兹。当然,有的国家的身上同时拥有以上三个标签。再以尼泊尔为例,3100万人口,人均GDP仅仅1300美元,几近穷困,虽然有了18次奥运征程,但至今还是颗粒无收。尼泊尔奥委会每每表达壮志未酬情绪时都会补充道,国家不富裕,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不可能充分投资于高水准竞技体育。
为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国际奥委会发起了“团结计划”,在巴黎奥运会三年周期中,总计向全球需要帮助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投入了近6亿美元,只待奥运会后检验成果。东京奥运会上,178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的827名运动员接受了“团结计划”的助力,一举夺得113枚奖牌,土库曼斯坦、布基纳法索和圣马力诺实现奖牌零的突破,其中仅有3.5万人口的圣马力诺成为奥运历史上赢得奖牌的最迷你国度。
人口规模从来不是奥运奖牌多寡的决定性因素,同为千万人口量级的匈牙利和古巴分别拥有521块和235块奥运奖牌,人口不到300万的牙买加在巴黎将会把奖牌数突破90枚,而14亿人口的印度仅仅握有14枚,1.73亿人口的孟加拉则始终无力走出奥运奖牌失意者联盟。国无论大小,只要贫弱,便无力投资体育,即便“团结计划”施以援手,也往往不能完全满足一位选手的进阶。成功者的经验显示,精准选定突破口,因势利导地培养人才,才能成功脱困。阿尔弗雷德和拉丰皆是远赴美国大学校园中锤炼成长,终成各自项目高手,全球化的红利如今还在。 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