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299)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小中考”,我的升学焦虑提前了一整年

小孩上初二前,我是佛系家长,不强迫小孩上辅导班,作业按时完成就可以,考试过90分就可以。那时我常想,我只负责给小孩足够的爱,陪着他快乐长大就好。坦白地说,我心里也藏着一丝期待:被爱着的小孩,学习变好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吧。早点晚点,我等得起。

因此,从小学到初一,小孩的成绩一直在班级中下游徘徊,对此我丝毫不慌,直到“小中考”这个词频繁地在我的生活中出现。初二的生物、地理考试成绩最终会记入中考成绩,而中考成绩决定能否上高中。此时,小孩的生物、地理成绩一直在20~30分之间来回跳跃,我真有点坐不住了,十八线边陲小城,遍访名师不得,终于,我难逃辅导小孩学习的厄运。

辅导小孩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督促小孩去做一件他不喜欢的事。这让我想起小孩小时候不爱吃饭,总是边吃边玩,时过多年,我又一次变成了追着喂的家长。

可以想见,辅导过程中时有内耗事件发生,我不断纠正小孩的学习态度,连哄带骗偶尔也会“暴力恐吓”。短短一段时间,我和小孩因学习而起的小冲突比过去十几年出现的冲突次数还要多,母子关系岌岌可危。过程虽然风雨交加,但结果还不错,小孩的地理、生物成绩有了明显提升,这令我信心倍增,我相信只要继续努力下去,小孩一定能考到满分50分。

现实却没有如我预期的那样顺利发展。最后一个学期,孩子的学习忽然进入了一个瓶颈,分数卡在了40分上下,怎么使劲也提不上去。眼看着“小中考”一天天迫近,我的一颗智齿反复发炎,肿了又消,消了又肿。我知道学习要慢工出细活,提高分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事到临头,那些道理失灵了,只有实打实的分数才能让我远离焦虑。

那段时间,看见孩子看电视我就会坐立不安,时间所剩无几,他怎么可以心安理得地无所事事?夜里睡不着,我在网上四处搜索如何辅导孩子学习的视频,不断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有时候,看着小孩置身事外的样子,我也会想,到底是他中考还是我中考呢?我不能用我自己的学习态度来要求小孩,他是他,我是我。

偶尔,和其他家长聊天,话题也总是围着“小中考”转,看得出来,家长们一个比一个焦虑,小孩们却一个比一个淡定。我听说大城市的家长会全程陪读,给小孩报几千块钱一节课的生物、地理押题班。

我们就这样一边崩溃一边努力,不断给小孩鼓劲的同时也提醒自己:青春期的小男孩能耐着性子坐在桌前学习,已经不错了……这个过程中,我慢慢意识到,我其实根本不是真正的佛系家长,长久以来我的放养态度里,一直潜藏着“小孩学习会慢慢变好”的功利心,所以看到小孩成绩不理想,我就会焦虑不安。

回头看看小孩最初二三十分的成绩,我们似乎走得太急,忘记了40分也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了。这样想着,我的心态慢慢趋于平和,目标也从一开始的考到满分变成“过40分就行”。考不上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也行。上不了普通高中,就去踏实地学一门技术。生活中,我和老公都足够努力,而小孩,从来都不是我们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工具。

6月末,“小中考”结束,小孩的成绩达到了历史上最好的一次。小孩春风得意,兴奋得大呼小叫,自称快乐得好像“范进中举”。而我喜极而泣,从最初的踌躇满志,到后来的崩溃焦虑、无奈接受,再到最后的峰回路转,我想,有了“小中考”的铺垫,明年的“大中考”,我不会再这么焦虑了。

(读者@隋小欠) 读者来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