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域图志》
作者:卜键
《钦定西域同文志》24卷,广泛搜集大西北地域的地名、人名,加以注音和解释,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满、汉、蒙、藏、维、托忒六种文字的大辞典;
《平定准噶尔方略》172卷,采用纪事本末体,分为前编、正编、续编,以年代为序,详细记述准噶尔问题的缘起,康雍乾三朝对准噶尔的大政方针,历次用兵也包括敉平大小和卓回疆之乱的全过程,以及平叛之后安抚各族百姓的举措,内容翔实。
清朝迁都北京后,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服不定,成为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是以康熙朝绘制《皇舆全览图》,西部最远至哈密。经过三朝连续用兵,也包括敉平南疆大小和卓的叛乱,终于在乾隆二十四年全面收复大西域。而在三年前五万清军直捣伊犁,俘获准噶尔汗达瓦齐时,弘历阅报欣慰,立即着手选派人员前往测绘,意在将这块故土绘入版图。二十年(1755)三月,乾隆召见内阁大学士,谕曰:
西师报捷,噶勒藏多尔济抒诚内附,西陲诸部相率来归,愿入版图。其日月出入昼夜节气时刻,宜载入时宪书,颁赐正朔,以昭远裔向化之盛。侍郎何国宗素谙测量,著加尚书衔,带同五官正明安图、司务那海前往各该处,测其北极高度、东西偏度,绘图呈览。所有坤舆全图及应需仪器,著何国宗酌量带往。(《清高宗实录》卷四八五)
此时旧叛初定,新叛将起,弘历已迫不及待地想要绘制新版图了。何国宗为工部侍郎,出生于一个天文历算世家,少年时曾得康熙指教,并参与《皇舆全览图》的测绘,可谓得人。数月后,何国宗已升左都御史,测绘班子中又增加“西洋人二名”,即钦天监的两名耶稣会教士:葡萄牙人傅作霖,赏给三品职衔;高慎思,赏给四品职衔。与皇祖玄烨的充分倚信洋专家有所不同,弘历对来京的教士也加选择使用,却是让自己人领队。
何国宗时已70多岁,毅然带队前往,先到哈密之北的巴里坤,然后从那里分作两路,对天山南北各地进行实测。由于当地时局不稳,乾隆派侍卫努三、哈清阿带兵保护,要他们“冬间冰雪凝寒时仍回至巴里坤居住,俟明春再往办理”。而在二十一年(1756)六月,吏部发现何国宗职司都察院,有纠劾百官之责,竟于三年一度的考察中将亲弟弟保为一等,提议予以降级调任。乾隆也有些生气,表示虽有举贤不避亲的说法,也不能这么干,但念在他年逾七十远涉伊犁,“今测量之事已竣,亦可稍赎前愆”,仍将他留于都察院,由主官改为署理。十一月,测绘事宜大部分已完成,而西域动乱加剧,老何等奉旨还京。何国宗以衰迈之年赴动乱之地,较好地完成了测绘任务,给皇上留下极好印象,人未至京,已然升任礼部尚书。
数月后,乾隆第二次南巡回銮,何国宗照例与留京大臣至涿州接驾,皇上问起暹罗使臣之事,回奏已交给随驾的礼部侍郎带领引见。乾隆有些生气,指责他偷懒躲滑,“乃惮此一二日之劳,惜此一二金之费,归家惟恐不速,不以衙门公事为重”,又说他在奏对时老态龙钟、言词颠倒,宣布仍按照吏部去年的提议,将之革职。这就是弘历,一个颇为情绪化的帝王,其实吏部的意见是降调,此时因一言不合,就给予重罚。而气头一过,弘历又觉不忍,传谕:“何国宗罢职以来,家居无事,算法尚伊世学,着赏给编修衔,在尚书房行走。”(《清高宗实录》卷五三九)从康熙开始,清帝一向关注皇子皇孙对天文历算知识的学习,让老何做上书房师傅,也很合适。再过一年多,有旨“以编修何国宗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算是再予起用吧。
其间《西域图志》的编纂一直在进行中,何国宗应是主要负责人。二十四年(1759)五月,南疆大小和卓的叛乱基本荡平,乾隆命依照平定伊犁之例绘制舆图,派钦天监监正明安图带领傅作霖、高慎思等人前往南疆勘测,并将定边将军兆惠等呈送的叶尔羌、喀什噶尔等处地图发给他们参考,要求“明安图、德保至回部时,按图阅看,再将该处地形高下,日月出入度数测量”(《清高宗实录》卷五九〇)。乾隆对此有着持续的关注,首次测绘时曾要陕甘总督刘统勋“会同前往”,即参与天山南北路的勘测,后来改变主意,“命何国宗专办西域舆图事务,刘统勋即驰驿回京”。而二十六年六月传谕“刘统勋、何国宗所办《皇舆西域图志》,著交与军机处方略馆办理”,可知刘统勋也是该书主纂,列于老何之前。
有的研究者写到乾隆二十七年《西域图志》初刻本,不详所据,似乎不太可能。因为两年后的二十九年十一月,御史曹学闵奏请将《西域图志》所载舆图增入《大清一统志》,军机大臣等奉旨讨论并做出回复,写到此书的进展情况:
该御史所奏将西域新疆,增入《一统志》,以昭圣朝一统无外之盛,自属可行。至臣等奉饬所纂之《西域图志》,分野、疆域、风俗、山川等类,无不备具,请即将一统志所应载者,按类择取,增入志末,以成全书。再《一统志》甘肃部内之安西、靖逆二厅,即今《西域图志》之安西府;朝贡诸国内之叶尔钦,即今《西域图志》之叶尔羌;他如哈密、吐鲁番二处,两书互见。将来增纂时,应于各该处发明申说,其从前已经载入处俱请无庸删裁,以致更换全书。但《西域图志》须俟现在所纂之《同文志》告竣再行增改,而《方略》一书善后事宜各条,志内亦有应行采用者,统俟《方略全编》告成时再行办理……(《清高宗实录》卷七二二)
可知此时《西域图志》虽有稿本,并未刊刻成书;也知西域三书之关联,相关人名地名要依据《西域同文志》的写法,清朝对新疆的开发治理则取之《平定准噶尔方略》,并因此延后办理。而后者卷首有署为三十五年仲春的御制序言,100多卷的大书,全部刻成印装当在一年后,距四库开馆已经不远了。以此将《西域图志》列入未竣,而非改纂,乾隆四十七年的武英殿刻本,应是该书的第一个版本。
无论从哪方面讲,《西域图志》都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史地典籍,是全面记述新疆历史文化、民族风物的百科全书。前此史书中的记载舛乱、地名不一得以订正,尤其重要的是两次对天山南北进行实地勘测,大大提升了该书的价值,后来的乾隆《新疆图册》《西域图册》、嘉庆《新疆图说》《西域舆图》《伊犁总统图说》,在体例和内容上或多或少地都受到《西域图志》的影响。 西域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