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说 | 在今天,如何重读福柯?
作者:曾焱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福柯去世,至今正好40年。世界很多地方都举办了纪念福柯的活动,我们也希望以这组封面报道,加入对这样一位思想者的纪念,以密集的思想之光,来思考人们当下所处的时代与面对的世界。
如果说20年前,甚至10年前,人们谈论福柯那些并不好懂的语词,诸如知识、权力、规训、疯癫等等,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对时髦的西方后现代理论的追逐,那么在距离福柯生活时代更远的现在,更多人反而会意识到,福柯的思想对于现实的回应如此持久有力。
所以在这期杂志的封面报道中,我和我的同事、资深主笔贝小戎一起,邀请了六位思想者,深入福柯的思想世界。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以访谈的方式解答了11个问题,深入解读福柯对人关切的哲学。汪民安谈到今天再读福柯的重要性,他说,今天世界的各种“事件”,在福柯的各种历史著作中总是能够找到回应,比如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瘟疫和公共卫生问题,监视和控制问题、恐怖主义问题、劳动问题、自由贸易问题、城市建造问题、医院和医学的问题、种族主义问题、精神和心理分析问题等等,这些仍旧是被广泛讨论的焦点性问题。汪民安为读者带来的福柯介绍则十分明晰,他指出:福柯的著述研究从古希腊时期一直跨越到他生活的20世纪80年代,但他的目标都是要研究现在,是要研究现在的人。但他不是试图回答现在的人的本质为何这样的问题,而是试图回答,现在的人是如何变成这个样子的?权力和知识对人的历史性塑造,,是他著作的真正关切。
法国哲学家、福柯在巴黎八大的前同事阿兰·布罗萨则接受了本刊专访,谈论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使用福柯的工具箱,而不变成只会复述其理论的工具人。
接下来,我们从福柯的著述中挑选了与我们当下生活关联最为紧密的5个关键概念:主体、生存美学、关心自己、直言、知识,请国内学者姜宇辉、杜玉生、姚云帆、董树宝,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福柯研究联合编辑丹尼尔·洛伦齐尼来分别撰稿,围绕这5个概念,来剖析福柯对我们能够提供的启发。
不少读者提问,如果要阅读福柯,从哪里开始?汪民安推荐了4本福柯的经典之作:《疯癫史》、《词与物》、《规训与惩罚》和《性史》。这可以成为理解福柯的开始。汪民安也特别推荐了他个人的偏爱,福柯的最后一本书《说真话的勇气》。汪老师说,他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深受感动,人类最美之物是勇气,是追求真理、表达真理和显现真理的勇气。 ———编辑/高一丁音频制作/张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