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无所依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宁舒翮“老”无所依0最近网上兴起一种名为“梦核”的文化,大抵可以描述为一张低分辨率的千禧年代的老照片,再配上空灵沉缓的音乐,看上去让人很有安全感。这种文化的受众群体基本是1995年到2005年间出生的孩子,当然也包括我。我不得不说它对我真的很有吸引力,镶着蓝绿色玻璃的老式居民楼配上白色亚克力窗框,满墙的方块瓷砖,让我不到半秒就回到了童年,然后感觉情绪似乎酝酿得差不多了,便关掉手机睡觉,结果看到的还是寝室的天花板,心里不免有些失望。

几个室友们年底都要考研,每天早出晚归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图书馆里,虽然还不至于焦虑到脱发,但是日渐增加的吸烟量和午夜时分翻来覆去的摇床声还是能说明点问题的。小的时候总想赶紧长大,觉得这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桎梏实在是太多了,结果长大了以后发现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事情越来越多。你可以通过睡个懒觉来缓解腰疼,却难以消除灵魂上的疲劳。一张照片配上一段音乐的“梦核”本不应该有这么大的魔力,但年轻人真的太缺乏安全感,纠结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对未知充满了惶恐不安,生怕自己在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里栽了跟头。

我姥姥家的老房子可以说就是“梦核”照进现实。那是上世纪90年代单位给姥爷分的房子,我出生以后也是姥姥姥爷带大的,所以对那所老房子额外有感情。后来姥爷去世,过了几年姥姥搬到我家来住,老房子就被租出去了。当时我只有12岁,还没意识到它此后会变成我的一个心结。我曾经无数次梦到自己回到姥姥家,卧室窗外的阳光是那么强烈,旁边是一所高中,不时传来学生们在操场上踢球的声音。我就看着窗外发呆,忘记了时间,最后醒来的时候感觉意识模糊。

姥爷走后怕姥姥晚上一个人寂寞,我周末经常住在姥姥家陪陪她。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发呆,我心里真的是一点杂事都没有,哪里能想到此后十余年再没有那般清闲的日子。后来有一次房子租期到了需要打扫,那是我时隔5年后第一次回来。大概是因为长高了的缘故,我感觉房子处处逼仄矮小,屋里的家具全被换过位置了,除了墙上的坑洼,似乎很难再找到一丝自己存在过的痕迹。那天是个晴天,阳光还是那么明媚,我却只能失望地坐在床上,思考着“一个人是否真的有过去”这种哲学问题。 生活圆桌

上一篇: 愧疚并快乐着
下一篇: 健康(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