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票改签成了技术活儿

作者:邢海洋

春运期间铁路总公司修改了退票规则,那时车票紧张很少有改签的机会。春夏出游者众多,乘客们突然意识到一次免费改签的机会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付费。铁路为盈利,在改签上琢磨出新方法,乘客却纠结了。

免费改签一次,在旅客的心目中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尤其经常乘火车的旅客,若临时遇到急事,往往会纠结于是退票还是改签。退票会牵涉到退票费用,不到万不得已,最好是改签,毕竟是免费的。当然改签也有限制,最大的限制是改签的车票只能是所购票票面日期当天或之前的。若想延后出行,只能先退票了。旅客临时改变行程多是有事走不开,是想延后的,但在规则上却是不能改签的。

新规则最大的变动是扩展了改签范围:预售期内的车票都能改签。不过,虽保留了开行48小时前的免费改签,但48小时内的改签却要收费。收费标准因时间不同,分别为低票面价格的5%、15%。如果车都开了再改签次日及以后车次,收费很高,按低票面价格的40%核收改签费。

如果仔细研究改签收费规则,旅客们一定会联想到一句俗话“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原因就在于火车已开,误了车的改签。误了车,改签当日24点前的车次,免费;改签次日及以后车次,收费为低票面价格的40%。也就是说,车开之前改行程不如等到车开了再改签。这自然也是有风险的,很可能后面的车都满员。这就需要对列车的售票情况比较熟悉,不过也不难,多搜索余票就了解了。

改签新规之所以出现如此明显的“漏洞”,其实和高铁的公交化有关。“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即将建成,铁路出行越来越方便,如今人们坐高铁如同坐公交车,给每次倒换留出半个小时足够了。明确误车仍免费改签或许就是给坐高铁如同坐公交车的旅客保留的一项便利。对于频繁出差的商务旅客,高铁免去了去机场的路途和长久的候机时间,高铁站又多建于大城市中心,是更便捷舒适的选择。可若列车晚点,就可能误车令换乘复杂化。商务旅客是高铁最优质的客源,铁路部门并不想失去这部分旅客。

铁路部门背负着修造高铁的6万亿元债务,偿债刻不容缓,于是千方百计开源,“退改签”新规就是方法之一。一次看似对消费者有利有弊的规则小改动,背后仍是铁路部门的大盘算。误过车的旅客或许都知道,坐高铁,作为一项高附加值的消费,错过了当次,火车站默认是可以乘坐下一次列车的。高铁在几年前还是新事物,铁路部门以对标航空公司的制服、贴心的服务、便捷的候车安排,给消费者高大上的服务体验,错过了车次也不作废车票,就是这种体验的一部分。消费者即便不知道铁路部门对误车的明确说法,一旦遇到了,感受到这种人性化服务,便对高铁多了一份好感。而这正是高铁客流持续增加的基础。

人性化服务背后当然还应该有制度保障。按规定,开车之后,旅客仍可改签当日其他列车,但只能在票面发站办理改签。车站的人性化服务,有时连改签的程序都减免了。

自然,若非万不得已是没有人愿意误车的,误车再改签,当日无直达车次时车票就作废了。新规等于给作废车票起死回生的机会,40%的改签费用比全部损失要好多了。这也是铁路部门颇为人性化的考虑。 改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