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290)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小区绿地保卫战

清晨在半梦半醒间,我听见嗡嗡的机器噪声,爬起来往窗外一瞧,亮黄色的挖掘机不知何时潜入小区,在大片绿树中显得格外扎眼。邻居老钱给我打来语音电话:“我们赶紧去现场阻拦。”

几周前,物业公司发通知——小区要进行电动车停放的专项整治。起初业主们纷纷响应,表示尽量配合。不久大家都收到了线上调查问卷,一共三种方案:一是户外增设电动车充电停放棚,二是架空层砌墙防火分隔,三是地库改造。

爱好花草的老钱在群里提醒:“车棚会不会占用小区绿地?”我这才注意到一行容易被忽略的小字:“部分楼幢周边需将绿植移栽后方可搭建。”我们小区一共9栋楼,属于迷你小区,建造和管理水平都乏善可陈,唯一的亮点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簇拥成团。傍晚我会沿着小区主干道散步,深深浅浅的大片绿色令人赏心悦目,鼻间充斥着草木清香,耳边是鸟儿清脆的啾啾声,这是一天中难得的个人悠闲时光。

如果要用绿地换取停车棚,我心里一万个不愿意,所以果断选择了方案二“架空层改造”,群里业主大多和我抱有同样的想法。

结果出人意料,物业公司在电梯口张贴通知,称架空层改造成本过高,决定采用方案一“移除绿植”。疑点在于,他们对调查问卷的结果闭口不谈,只模糊地说“根据大多数居民的意见”。

我和老钱等几个邻居前去跟物业交涉,强烈要求公布每种方案的票数。物业经理慢吞吞地从抽屉里翻出一张纸,上面显示方案一获得极高的支持率,这与前期的线上意愿截然相反。老钱狐疑地问:“能不能看下原始数据?”

经理铁青着脸,打开电子表格,看着寥寥无几的总票数辩解说:“老年人又不太会用手机,我们只好上门收集意见。”

接着,我们又翻阅了纸质问卷,发现好几份字迹相似,填写时间都在早上9点后,心中顿时明白了七八分。我们严肃地告知物业:“这次公示不符合实际情况,必须作废,我们重新调查。”

首先营造舆论氛围。老钱率先发言:“小区建设19个车棚,想想看光滑的皮肤被贴上创可贴,美女都变丑八怪了。”楼下的汪阿姨走神秘主义路线,她一直有喂养流浪猫的习惯,说:“告诉你们,大树底下还住着刺猬和黄鼠狼一家,都是有灵性的。”住9号楼的蒋律师讲究客观严谨,说:“小区绿化属于公共设施,为全体业主共有,物业没有权力破坏。”平日里“各扫门前雪”的邻居们在保护绿地这件事上展现出同仇敌忾的气势。

接着各栋楼长创建表单。每户接龙反馈,没有回应的住户就打电话或上门统计。5个小时后,调查结果出炉,同意方案二的人数超过60%。

现在物业叫来施工队,就是想让居民处于被动局面。我冲老钱使了个眼色,留他在现场周旋防止发生冲突,我拿着资料向物业公司跑去,那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在临时业主大会上,我慷慨激昂地向物业和社区重申居民诉求,希望兼顾安全和绿化,实施组合方案,从而减少车棚数量。

开完会,司机就接到暂停施工的电话,悻悻而去,围观者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可是看到那些裸露的地皮和倒伏的几株矮灌木,我不免生出几分担忧,这场保卫战还没有彻底结束。

(读者 细雨斜风) 读者来信

上一篇: 优惠券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