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二手车“冰冻”
作者:邢海洋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桩桩营销事件让人目不暇接。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一组数据却给了车主们当头一棒——本属旺季的3月,二手车交易量环比仅增7%,增速低于历史同期水平。保值率方面,三年车龄纯电动汽车保值率从2月的54.8%下降至3月的52.5%,很多车型三年就“腰斩”。
不妨看看刚买一年的纯电动车的“残值”——最保值的保时捷Taycan的77.5%、极氪009的76.4%、特斯拉Model 3的73.4%,开一年1/4的价值就没了,这还是最好的结果。排在后面的保值率都跌到70%以下,比如比亚迪唐的保值率是68.4%,Smart精灵#1是68.8%,一年车龄的“次新车”再卖出,三成车价化为乌有。
新车价格战,二手车市场“遭殃”,这是最为直白的展示了。其实大多数车主的想法是,全使用周期中燃油和保养节省的费用,能够弥补电动车与燃油车残值差距,也就足够了。毕竟电动车摇号更容易,还不限行,不用缴纳每年的养路费用。从另一个角度推想,当碳酸锂价格从每吨几万元涨到60万元/吨的时候,明明汽车的底盘上“绑”着座“金矿”,可二手车还是贬值,又有什么理由指望碳酸锂从60万元/吨跌到10万元/吨以下,二手车还能保值吗?
新能源车的降价来得太快太猛,即便有了心理预期,还是让人很难招架。随着今年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打响,比亚迪秦PLUS从9.98万元直降到7.98万元,年前极氪001新车近30万元,年后新款车型仅需25万元起步,新能源汽车市场血光一片。新车动辄降价数万元,二手车不同步降价,就没有了下家接手,转眼间很多车都有一两成的降幅。可“割肉”太多还是让人“肉疼”,新能源车车主和囤积了二手车的车商们如坐针毡,市场瞬间就冰冻了。
二手车市场冰冻久了,自然会传导到新车市场。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二手车交易量增长14.88%,其增幅比新车的12.0%还高。2023年二手车交易超过1841万辆,而新车是3009万辆,意味着60%的汽车都会换手。一个健康增长的二手车市场对新车的消纳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二手车市场冰冻,还有对新能源汽车预期方面的原因。4月初,重庆的太蓝新能源宣布研发出实测能量密度高达720Wh/kg的固态锂电池,接着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发帖宣布,特斯拉将在8月8日发布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再后来就是上汽智己发布第一辆搭载了固态电池的汽车,能量密度达368Wh/kg。此前电动汽车普遍装载的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能量密度是255Wh/kg,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则普遍在160Wh/kg以下。通过这些电池能量密度参数,不难看出新能源普及卡脖子的能量短板突然面临重大突破。这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十余年来还是第一次。与之相比,此前储能效率的提升只能算是蜗牛式的进步。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跃升时刻到来了。
智己遭到了围攻,友商称它的所谓固态只能叫作半固态,真正全固态量产化还需要一段时间,量产之初价格也会很高。但这已经足够改变持币者的预期了,设想马路上跑着无人驾驶的出租车,打车的费用腰斩或膝盖斩了;汽车电池现在充满电能跑五六百公里,将来是上千公里,里程焦虑也消失了,今日之座驾,价值又何在?
在技术飞升的滚滚大潮面前,车主们突然感受到自身的渺小,爱车做了垫脚石,换用高大上的称谓,叫作技术进步的阶梯。从这个意义上讲,车企对终极技术的宣传越热烈,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越浓厚,二手车交易也会越冷清。 二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