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281)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当一个社恐决定讨薪

直到办完离职手续,我都没有搞清楚上一家单位的薪酬体系。

原因很简单,我从来没有收到过工资条。财务人员告诉我们工资是由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和值班补助三部分构成的,分两笔发放。可每个月工资数额变动浮动都很大。除此之外,发工资的日期也不固定。

奇怪的是,从没有人想过主动去和公司交涉。有的人是真不差钱,而我虽然缺钱,但不想让别人觉得我是个工资多发少发一些,或晚发几天,便会影响正常生活的人。所以从入职到离职,关于工资的种种消息都是道听途说。

唯独确定的是,公司是本月发上个月的工资,以便先考查出勤,再进行一定比率的扣除。当然了,这个一定比率是参照哪个文件,无人知晓。

12月末我收到了上个月的基本工资后,迟迟不见原本应该随即到账的津贴和补助。听说其他同事都收到了,我不禁有些焦急。我特意开通了一个月的短信提醒业务,但银行账户对我的多此一举却不屑一顾,依旧停留在那个数额上。

我犹豫了一周时间,终于决定主动问一下公司的财务人员。这位离职前没有打过任何交道的同事,在搞清楚我要讨薪后,回复的信息里,肉眼可见地充满敷衍和不耐烦。她最后的回复是“那我问问看吧”,我不好意思再追问她到底要问谁,什么时候才能回复。

漫长的一周后,我才意识到对方不可能主动联系我,我只好再次厚着脸皮询问。虽然她回复的是文字信息,我却读出了一股懒洋洋的语气来。她告诉我:“已经上报给领导了,具体怎么发,还有待商榷。”这次,她依旧没有任何解决方案或是时间期限。

一旁的先生看我长吁短叹,便主动询问了我缘由。待看完我和财务人员的聊天后,他建议,口气强硬地告诉对方,本周内就要解决这件事情。毕竟距离我办理完离职手续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当我还举棋不定的时候,他又继续劝道:“你已经离职了,还立‘老好人’的人设有什么意义。”

是啊,我为什么要在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时,感到不好意思。难道不应该是拖欠工资的人感到惭愧吗?于是强硬中带着礼貌的信息发过去了,没想到对方的态度倒好了一些。第二天,她给我打了个电话,告诉了我根据公司的相关政策,岗位津贴是当月发当月的,值班补助这周内就会补给我。虽然我依旧不知道相关政策的出处,但能讨回一部分算一部分。更何况,最后一个月我至少值了6天班,怎么想都应该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周五的下午,我开通的短信业务终于派上用场了,只不过短信上提示的数额让我大吃一惊。

“您的账户入账66元。”66虽然很吉利,但此刻多少有些刺眼。“讨薪记”至此落下了帷幕,除了收到66元,我还知道了原来值班一天的补助竟然只有11块。

(读者 悠悠)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