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种兵式旅行”,即刻出发
作者:张星云
结果发现,我是唯一拖着行李箱出行的人。张楠挎了一个小腰包,一台单反相机,这是他的全部行李。和他一起同行的小伙伴,也只背了一个小背包在身上。
周五晚上5点下班后,张楠从办公室赶到成都天府机场,晚上11点多飞机降落上海,他在徐家汇附近找了一家青年旅社住下。他的朋友则是从南昌坐了一夜卧铺火车,周六早晨到的上海。
周六早上7点,他们在徐家汇会合,先去吃了肯德基早餐,然后从上海交通大学开始走,去了徐家汇天主教堂、徐家汇公园,然后衡山路,再转到武康路,路过巴金故居,转到华山路,路过静安寺后,再沿着南京西路,来到田子坊。
这是两人第一次来上海。按照张楠出发前的计划,他打算用周六一天时间从徐汇区一直走到外滩,周日再从外滩走到浦东世纪公园,这样不走重复的路,两天时间就差不多可以把上海逛完了。
于是在这个周六中午,我也加入了他们这场被称为“特种兵式旅行”的两日游。
“特种兵式旅行”是今年出现的一种现象。随着防疫政策的取消,这种报复性的旅行方式逐渐在年轻人和大学生中流行开来。按照网上的定义,“特种兵式旅行”是指人们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出发,在最短的时间,或者最少的预算里,以高强度的方式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
年初,陕西西安、河南洛阳等地靠着“大唐不夜城”的城市IP吸引大量年轻人。3月,“大学生组团坐高铁去淄博撸串”登上热搜。五一小长假,有人30小时往返1300公里游六景点,有人五天游六个省,晚上“进淄赶烤”,然后直接“夜爬泰山”。也有人用24小时极限游遍北京,在火车上睡一觉后,第二天凌晨5点开始打卡北京天安门、前门、北海公园、鼓楼、南锣鼓巷、天坛公园六个景点,下午6点半返程,凌晨2点半到家。睡一觉第二天又去上学、上班。与这些“特种兵”不同,张楠更为极致。五一假期期间,他曾在五天里爬完了五岳——衡山、嵩山、泰山、恒山、华山,夜里赶路,白天爬山。他为这趟旅行制定周密行程,时间精确到分,并列出了A、B、C计划,以备任何可能发生的意外。他专门准备了不同颜色的短袖T恤,每到山顶,他都穿着五岳对应的五行颜色的T恤与地标合影。
“五天五岳”登上热搜,各家媒体争相报道,张楠在网络上红极一时。
我面前的张楠,短发,身着条纹衬衫、短款羽绒服,脚踩户外徒步靴,打扮干练,是个精力旺盛的男生,有着典型的旅行爱好者的开朗。他方向感很好,一路上边走边聊天,他可以在几乎不看手机地图的情况下,带着我们在上海的街道里左拐右拐。
就这样,我们从日月光步行出发,路过复兴公园和瑞金医院,经过一大会址,穿过人民广场,到达苏州河,然后逛了四行仓库。傍晚我们沿着外滩看夜景,再从南京路步行街坐地铁去陆家嘴。尽管他走起来速度很快,但也会在每个景点停下来,用手机自拍打卡。
晚上9点10分,我们从陆家嘴地铁站出来,这是今天行程的最后一站。虽然我只跟着他们走了半天多,但已经累得不行。出了站他们很兴奋,不觉地加快了脚步。我们赶在停止售票前最后一刻登上了上海中心大厦的电梯,在中国第一高楼118层的观光厅打卡上海夜景。
晚上10点,一天的行程结束。一路上,张楠不时地在看自己手机里的微信运动步数。此时坐在回酒店的地铁上,张楠发现自己今天的步数马上就要达到五万步。我此前来上海出差过很多次,平时跑步、运动并不少,但此时我的身体已经极其疲劳,同时又带着兴奋。对别人来说也许三天的行程,我跟着他们用了一天就走完了。巨大的满足感背后,我觉得自己这一天过得很值。
今天一路上,会有粉丝慕名而来加入我们,陪张楠走一段,聊聊天。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也都是“特种兵”,有一位从南通坐高铁来的粉丝,今年去全国各地看了很多场演唱会,包括薛之谦、李荣浩、毛不易、凤凰传奇、张杰、张韶涵、张信哲、林俊杰、林志炫。还有一位在上海本地工作的男孩,今年也是抓住各种机会出去旅游。五一假期在华山南峰上,他认识了张楠。那是张楠“五天五岳”的最后一站,当时张楠在南峰顶上想找人给他拍照,正好找到了他,两人就这么认识了。
“五天五岳”的经历让张楠收获了不少旅伴,后来无论他去哪里旅行,都能引来伙伴同行。上海这一路,他也和我细聊起“五天五岳”的经历。五天五岳
2023年5月3日,是张楠五一假期出门的第五天,也是他那次五岳之行的最后一天。此前的四天里,他已经先后爬完了南岳衡山、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北岳恒山。2日晚上他从恒山下来后,先是拼车到大同南火车站,赶晚上8点的动车,9点49分到太原,再从太原坐晚上11点发车的卧铺列车到渭南。
为了节约时间,他这次行程中有两个晚上都选择了在火车上过夜。他是一个睡觉很轻的人,但那晚他实在太累了,眼睛一闭一睁就到了3号早上6点。在他原本的计划里,他会在早上7点55分抵达渭南火车站,在16分钟里完成换乘,坐上去华山的城际动车组列车。
但这天醒来后,他越来越担心自己赶不上,于是立即决定在渭南的前一站孟塬站下车,直接打车去华山。早上8点多,他终于顺利地到达华山脚下的玉泉院,开始徒步上山。
实际上在爬五岳的过程中,他很多次与偶遇的其他旅行者谈起过这个计划,大家都觉得很疯狂。但最初在做计划的时候,他觉得是可行的。
年初起,特种兵式旅行就很火,很多人去爬武功山和泰山。张楠最初是想五一假期去爬泰山,然后又觉得河南离山东不远,不如再去趟嵩山,再后来觉得山西也不远,上次只去了悬空寺,没有去恒山,这次可以补上。如果这些都爬了,要不再去趟华山?
张楠开始做详细的攻略。一开始他设想的是先爬华山,但考虑到假期第一天山上游客会很多,于是他把起点转移到相对冷门的北岳恒山或南岳衡山。他最后的决定是:从成都出发,如果尽可能不走回头路,那最理想的第一站就是南岳衡山了,然后是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北岳恒山,最后一天是西岳华山,正好从陕西回四川。
张楠对着地图,一共为这次旅行准备了三套方案。A计划基本全靠火车,但考虑到五一是出行高峰,很有可能会抢不到车票,因此在B计划中做了一些替补方式,比如候补车票和搭乘顺风车,C计划是保底的计划,他带上了驾照,最不济在一些路段租车开过去。
出发前一晚收拾行李,他决定一切从简,没带旅行箱,而是只背了一个很小的背包,里面除了短袖T恤、袜子内裤、一件外套、运动相机和稳定器外,就是很多士力架和果冻了。
为了不影响爬山过程中的身体状态,他这五天都没有吃午饭,爬每座山之前吃一条士力架,爬到一半的时候再从路边的小卖铺买一罐红牛。
华山自古一条路,这条路上,大部分时间里身体两侧都是悬崖,人几乎只在中间的山脊行走。此时已经是他“五天五岳”的最后一座山,身体逐渐达到极限。华山的路线本来就比另外四座山都要长,他在7个小时里走了17公里,几乎是前一天爬恒山的两倍。冲顶之前,他翻过百尺峡和千尺幢,那里都是几乎90度垂直于地面的石梯,他只能手脚并用。
到了山顶,天开始下起了雨,山顶雾气一片,什么都看不到。在华山的几个标志性顶峰上,他请人给他打卡拍照,这是他爬完五岳的固定动作。衡山山顶“南岳衡山”石碑前全是人,当时他排队20多分钟才合上影。嵩山山顶没有“中岳嵩山”字样的石碑,他与峻极峰的海拔石碑打卡合影。在东岳泰山山顶,他找了半天“五岳独尊”石碑,最后发现是因为人太多被挡住了,他等了很久也找不到与石碑单独合影的方式,只能与很多游客一起与石碑来了张大合影。在北岳恒山天峰岭,他也是排队半小时才拍得一张合照。
并且就像前面提到的,他在出发前还专门准备了不同颜色的短袖T恤,每到山顶,他都穿着五岳对应的五行颜色T恤与这些地标合影。
5月3日晚上6点,他顺利下山,在华山游客中心打到出租车,随后到达华山北站。在火车站他简单吃了口面,晚上7点前坐上了返回成都的高铁。到成都东站已经晚上11点半了。按照计划,旅行的最后一晚,他要到地铁附近的朋友家借住。张楠用手机最后2%的电联系了朋友,两人会合时,时间刚好过午夜12点。他的这个计划终于完成了。
5月4日,张楠返工上班,一日工作下来没有什么太大感觉。朋友说要给他接风洗尘,晚上约了一起吃火锅。去赴约前他先发了一条朋友圈,总结了一下自己的五一假期。实际上他从2022年10月开始就很久没发过一条朋友圈了。在新发的这条朋友圈中,他晒出每天一张的五岳山顶打卡合影,并配上定位和文字:“闪现,南岳衡山”“闪现,中岳嵩山”“闪现,东岳泰山”……
到了晚上吃火锅时,他“五天五岳”的事情已经在网上火了,应该是有人截图了他的朋友圈,传到了网上。他早在2018年就卸载了微博,这回又下载下来,他发现自己上了热搜。他的事情也让人们对特种兵式旅行的讨论达到了一次高峰。
南岳衡山文旅局更是紧随热点在6月份推出了“五岳特种兵”打卡挑战赛,为了增加仪式感,还制作了五岳通关文牒和五岳印章,随后在网上总有“特种兵”打卡“五天五岳”的新闻。25次周末出逃
张楠热衷打卡,但和大多数夜宿海底捞、夜爬泰山华山的大学生“特种兵”不同,张楠今年30岁,已经工作。他从大学开始穷游,走遍了四川,川西去过30多次,读研、工作的这些年,又去了全国各地很多地方。他的梦想是在35岁前游遍中国,再用这辈子游遍世界。
今年1月3日,他刷抖音时刷到布达拉宫疫情后开放的消息,于是立即请了去年没用的年假去了一趟西藏。回来后,他觉得可以加快一下周游中国的速度,尤其是在高铁、动车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他认为在上班遵守规矩的情况下,下班后所有时间都是他自己的,于是给自己的2023年制定了一份“40次周末逃离城市计划”,每个周末,只要没有特殊原因都可以出行。
在张家界,他两天之内把所有景区全走到了。在重庆,他去了大足石刻,也去了“816”工程遗址和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在宝鸡,他去了青铜器博物院和太白山。国庆假期一共8天,他先后爬了安徽省天柱山、九华山、齐云山、黄山,又去了江西龙虎山和武功山,最后从长沙回成都。
最终他今年完成了25次“出逃”。这次上海行,是他今年的最后一次。他告诉我,今年他一分钱没有攒,全部用来旅行了。
大部分地方,张楠只会去一次,所以在出门前他会尽量做好功课。他平时喜欢看地图,会把想去的地点在地图上标下来,然后琢磨怎么样把地图上这些点串起来,不浪费时间,又能尽量去更多地方,计划周密。
这种习惯源于他大学时写实验报告的经验。他是学食品专业的,偏向于微生物方面的研究。每次做实验之前,他要先做一个实验方案,尽可能预设所有会发生的意外,做好方案后做预实验,然后再不断调整,这与做旅游攻略很像。
他曾经对自己人生的攻略也做得近乎完美。他考研时专业成绩第一,后来听父母的建议加入考公大军,顺利进入事业单位。再后来他辞去了别人羡慕不已的工作,坐30多个小时火车硬座,去新疆玩了18天。
现在他30岁,住在父母家,结婚、买房都有压力。他到处旅游,看上去身体很自由,但仍被社会成见困扰。他不愿意对我说他自己现在的工作,也不想同事对他的生活方式做出太多评论。但是,他会琢磨如何将旅行短视频拍得有流量。以前他会很认真地为旅行短视频设计文案,但一直不被关注,“五天五岳”特种兵打卡火了后,他也开始剪辑单纯打卡流水账的短视频。现在他同时经营着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等几个平台的账号,并在微信公众号上介绍与自己去过的景点相对应的古诗词。
每次谈到他去过的那么多地方,我都感觉到张楠有一种自豪感。他觉得自己并非崇尚特种兵式旅行打卡的方式,但是想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走走。“最开始你的格局是一个点,但是你把点串成了线,线连成了面之后,你的格局就变大了。”他说。
周日,我又和张楠他们在上海逛了豫园、城隍庙,一起坐了观光巴士,去了上海博物馆。对张楠来说,除了外滩和“陆家嘴三件套”,上海其实没有太多好玩的地方,他还是更喜欢中国西部。
夜幕降临,他和几位小伙伴相继启程离开上海。张楠最晚,晚上10点的飞机,凌晨1点到成都天府机场,第二天准时9点钟出现在办公室里。新的一周就这样开始了。
像他这种特种兵式旅行在中国越来越多。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比去年同期增加9.29亿人次,同比增长63.9%。国内旅游收入为2.3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12万亿元,增长高达95.9%。此外“特种兵”更是有上升为一种网络人设的趋势,在旅游之外,还出现了“存钱特种兵”“购物特种兵”等说法。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姜宇辉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分析,这种“特种兵式旅行”看似是年轻人的主动行为,其实也有被动因素,大家并不是对这种旅行方式本身产生共鸣,而是对某种社会心态的共鸣:疫情之后,大家想要放纵一下,于是有了报复性消费的冲动。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主任刘海龙则对本刊说,这背后更与媒介营造的“加速社会”有关系。加速社会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德国社会学家罗萨提出来的,指的是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不断追求提升生产效率,交通工具、通信设施获得巨大发展。原本人们以为效率提升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用于休闲,但没想到人们的工作任务也随之增加,最后导致人们比以前更加繁忙,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内卷”。
具体到“特种兵式旅行”也是如此,在高铁、地铁、网约车等交通工具的便捷之外,社交媒体的发达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过去人们对一座城市的了解并没有那么全面,去几个地方就可以了。而如今城市“必玩榜”“必吃榜”层出不穷,短视频博主们不断开发打卡景点,使得一座城市的网红景点越来越多,淄博烧烤、雍和宫上香等项目都是被社交媒体创造出来的新景点。
此外人们对于旅行的理解也在改变。以前对中产人群来说,旅行是与工作相对的休闲度假,是注重体验。但“特种兵式旅行”回归到一种非常传统的观光游特质,以及一种媒介化的展示,旅游不再注重体验,而是为了打卡拍照,发到社交媒体,旅游也因此更像是一种劳动,似乎谁打的卡越多,谁去的地方越多,谁活动的效率越高,谁就赢了,谁就能在这场比赛中得到大家的关注。
刘海龙因此觉得,“特种兵式旅行”更像是对“996”和“007”工作制的模仿,以及一种变相的劳动力潜能的展示:人们可以在单位时间里做更多事情,可以吃苦耐劳,长期不休息,长期加班。
但相比进入倦怠社会后的“躺平”而言,加速社会下的特种兵式旅行无论如何是一种更积极的行为,在短暂逃离的过程中,年轻人有更多机会了解世界和自己。
在我采访的几位“特种兵”中,正在读大三的凯文今年去了将近40个地方,基本每个周末都出去玩。坐高铁,学生半价;坐普通列车,从重庆到西安13个小时的硬座50元,如果想舒服一点,硬卧票也就120元。“所以这个完全看个人,比方说你在宿舍,眼睛一闭一睁,醒来了还在宿舍,那我上了火车,眼睛一闭一睁,我到西安了。就看自己能不能折腾得起来了。”凯文对我说。
青年旅社一个床铺60元一晚,城市里的公共汽车1元一张票,拉萨四天三晚,他花了1000元,贵阳三天两晚,800元。有一段时间龙门石窟在网上特别火,他很好奇到底为什么那么火,于是他当即关掉小红书,马上订一张票,周五下课就出发了。
在旅途中,他遇到过很多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有在云南通过打义工换取住宿游遍云南的人,有在广州将自己2000平方米大别墅拿来做民宿的老板,在大阪他遇到喜欢专门玩小众目的地的金融工作者。
今年,他通过学校的交换项目去美国半工半游了三个月。那个项目在国内非常少人选,很多同学觉得不安全,但他通过自己的判断,还有对旅行的了解,觉得是一个可靠的项目。于是他自己找机构联系,最后成行,并顺便把阿拉斯加、西雅图和夏威夷玩了一遍。
也是因为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让凯文的眼界逐渐打开。从那时起,他开始慢慢有了出国留学的想法,决定不在国内考研。他觉得通过旅行更好地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方式。“我觉得旅行就应该是那种,’今天晚上我们半夜去爬山’,然后我们就去了。”凯文说。 特种兵式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