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术

作者:吴淑斌/
相术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面善”“福相”“克夫相”的说法,或者通过面部、手部和其他身体特征来判断一个人未来的学业、事业、婚姻走势。将一个人的外表特征与其命运联系起来,进行预测和解答,最终形成相关的界定和描述,就是相术。在古代,相术远不只看人的手相、面相、骨相、痣相等“相人之术”,《汉书·艺文志》中列举了相术所观察的对象,包括了相地形、相六畜、相刀剑、相土地等内容。

虽然无法准确得知相术的起源时间,但根据现有文献来看,相术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在上层社会普遍流行。比如《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就是说他头顶中间低,四周高,这在相学中被称为“反宇”,是一种奇相。相术的基础

相术产生的基础性宗旨是相信命运的存在。这种命运观认为,人是有命的,人的命运在人出生之前就已确定下来,通过形体、骨骼、气色、声音、步态等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可以察知。

春秋之前,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无法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只能认为至上的神灵(天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能呼风唤雨、降灾赐福,它统摄制造着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上至世间君王权力,下至平民百姓的斗米粮食,都是天帝的恩赐。既然人一出世,他一生的贫富贵贱、吉凶祸福都已由上天定好,人们最迫切的就是从自然万物的各种现象中,捕捉某天帝泄露的某些有关个人吉凶祸福的消息。后来,人们开始有“吉凶由人”“祸福无门”的意识,意识到个人对命运有主动权。但当时的认识水平决定了对个人力量的探索只能停留在形体相貌等外在层次——身材体魄对战争胜负有重大影响,但本质上仍未超出“先天命定”思想的总框架。

相术的产生与古代医学也有渊源。它们都是人对自我生存的困惑和探索,却走了两个不同的方向:医学通过对人体的观察来判断健康状况、诊疗疾病,最终走向科学,相术通过观察人体来了解人的未来命运,以求趋利避害,最终走向玄学。学者王晶波认为,两者都试图在观察到的人体现象和实际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起一种因果关系,所不同在于,医学所建立的这种关系有着内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相术并不存在某种理论体系的支持,大体是一种经验与错置因果的结果,既包含想象与迷信,也夹杂经验与智慧,这就最终导致了这种关系的牵强和扭曲。

即使缺乏科学基础,相术始终在民间流传甚广。这种流行的基础往往是社会出现变动,人的“既定命运”有可能在其中发生改变。例如,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使得曾经紧闭的仕门大开,为贫苦书生改变自身命运创造了极好的机会,应试者急切地想通过相术判断自己是否能够入选;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乱和自然灾害相叠加,人们生活困苦,朝不保夕,倾向于从占卜、看相中寻求心理慰藉。相术1和看面相、看手相等传统的算命形式比起来,现代的相学更加五花八门。

“AI看相”只需要上传一张照片,就能判断人的工资水平和健康状态。2020年5月发表于Nature子刊的一篇研究文章认为,这是AI根据测试者的照片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进而预测受试者的工资收入,因为AI认为性格越开放的人工资水平可能更高。不过,这种预测其实是靠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完成的。还有许多“数字风水师”甚至能通过“微信头像看风水”。他们将头像颜色、人体形态与五行生克、宇宙磁场相互关联,比如红色头像“赤火炼金”,会损害财运;头像里的人像不露出额头就接收不了运势。这样一来,“改运”也变得简单——只需要更换头像。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博士董向慧曾对网络算命社区做过社会学分析,他认为,在现代世界成为风险社会的进程中,算命、看相等卜筮活动得到了生长的温床,并借助于现代化的网络媒介迅速传播、扩散。但本质上需求还是源自青年人的不安全感。“当风险社会不断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侵蚀现代人的安全感,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并没有将这些个人困扰与公众议题结合起来,而是倾向于以个体的方式求助于术数。”

(参考资料:王晶波,《相术起源与中国古代命运观》;李耕,《当代算命占卜的自我合理化》;张克明,《中国相术的文化蕴涵试探》;董向慧,《当代青年人热衷网络迷信的社会学分析》) 玄学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