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精选 | 社交时代的热潮与孤独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往期精选 | 社交时代的热潮与孤独0为什么都想测试人格MBTI:社交爆款的狂热2022年06月06日 第23期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我们观察和采访那些为人格测试而狂热的重度爱好者,和人格心理学专家深入探讨,向职场资深HR寻找真相……试图在这期封面故事中解答当下流行现象背后的这些问题。但始终要注意的是,无论你信还是不信它,相较于MBTI的简单分类,我们要了解人类是多么复杂。往期精选 | 社交时代的热潮与孤独1>">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通过大量的采访我们发现,新一代独居年轻人的故事,不仅混合着独立与孤独、生存与陪伴、自洽与自尊,也是大城市里人与人的故事。那么,独居到底是当下年轻人短暂的人生阶段,还是一种将会改变社会结构的真正的新生活方式?往期精选 | 社交时代的热潮与孤独2>">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为了吸引大家来“探店”、“打卡”拍照,很多餐厅、咖啡馆设计成了“网红风”,艺术展览设计成了适合拍照发朋友圈的“网红展”,甚至餐厅中的沙拉和甜点,也被设计成适合合影的“网红菜”。为了迎合修图软件引导的审美,有的人真的整容成“网红脸”。然而,在图像社交网络上的生活,是真实的生活吗?往期精选 | 社交时代的热潮与孤独3>">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在每一个不同的朋友身边,你都是一个不同的人。每一个人都将你带向不同的方向,友谊让你变得复杂、丰富、渐趋完整。就像当《老友记》终于落幕时,那六个人身上其实都刻上了彼此无可磨灭的印记,钱德勒的身上有一部分乔伊,乔伊的身上有一部分罗斯,罗斯的身上有一部分菲比,菲比的身上有一部分钱德勒……往期精选 | 社交时代的热潮与孤独4>">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内容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对于社交媒体如何在心理层面影响我们,我们却知之甚少。 如果“希望超过自己的邻居”是我们的天性,社交媒体无疑将这场竞争导向了更惨烈、更肤浅、更盲目、更漫无边际的方向。往期精选 | 社交时代的热潮与孤独5>">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在网络上,我们对于自恋者的态度,远比实际生活中来得宽容。尽管大部分的社会文化都惩罚伪装者和骗子,但没有人会谴责讨人喜欢的人。为此,人们甚至可以原谅他们的一些“小毛病”,比如虚荣和矫饰。往期精选 | 社交时代的热潮与孤独6>">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当扎克伯格还只有19岁的时候,他曾经在ICQ上对好友说,用户都是傻瓜,因为他们老是想着跟他分享个人信息。这段话后来被尼古拉斯·卡尔森(Nicholas Carlson)翻腾了出来。在一个集体性忽略隐私、强调自我表达优先、信息生产如同排泄般的全球化时代,一个不折不扣的后Web2.0时代,谁不是傻瓜呢?更何况这些“傻瓜们”盘踞和充填信息的Facebook平台,在2012年5月正式上市后,整体市值必破1000亿美元大关。 往期精选 | 社交时代的热潮与孤独7>">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接纳信息——做出反馈,这个机制在网络上运行得无比畅通,还时不时披上一件技术的外衣,你可以在一小时内了解10个新闻,发出3条你的时事评论,促成两桩慈善捐款,还能给某个购物网站的商户发出一个恶评,并且接到了对方希望你取消恶评的电话,应对信息就已经是你的2.0版本的行动。往期精选 | 社交时代的热潮与孤独8>">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博客自2002年8月前后出现实验性的尝试之后,在至今的40个月里,始终处在一种混沌状态。没人能统计清楚,至今中国到底有多少博客存在,甚至连博客这个译名本身,也存在网志、部落、纯blog等派系的斗嘴。其实这种混沌在blog的美国诞生之处,也存在过很长一段时间,到底谁是全球博客之父一直存在扯皮的争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