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六子领衔
作者:卜键
四库总裁虽多,而一个个细加打量,倒也各有分工,没有什么荣誉职务。乾隆思虑缜密,看人用人自有一套成法,凡所举措皆有一定的依据,此次任用永瑢,也是说来话长——
永瑢(1743~1790),生母是纯惠皇贵妃苏氏,而苏氏的父亲苏召南的职位未见记载,大约只是一个普通汉人。《清史稿》等书称为“苏佳氏”,其实不是,立其为嫔妃、皇贵妃的册文中写的都是苏氏。弘历还在藩邸时,苏氏即入侍左右,颇得宠幸,生育二子一女,也由纯嫔、纯妃,至纯贵妃、皇贵妃。她过得快活吗?早些年是有的,至中年就未必了:大儿子永璋在迎接孝贤皇后灵柩时被父皇怒斥不知礼节,直接剥夺了继位权,自此抑郁多病;而二十四年十二月,乾隆又将老二永瑢过继给慎靖郡王允禧为孙,降袭贝勒。苏氏在这些大事上毫无发言权,难免心中憋闷,“肝郁耗血,脾肺两虚”,弘历或也有所觉察,于二十五年三月晋封她为皇贵妃,但一个月后即淹淹病终。再过约三个月,26岁的永璋追随生母去也。那也应是永瑢的暗黑岁月,他在17岁时从皇宫搬至慎郡王府,亲母亲兄相继离世,该有怎样的悲凉?
弘历共有17个儿子,长大成人者10个,皆在上书房受到良好教育,其中皇六子永瑢、皇十一子永瑆各擅才艺。永瑢自号九思主人,出自《论语·季氏》的“君子有九思”,曰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或可隐见其心性之淬砺。他素喜藏书,工诗,擅画,兼通天文与算学,有《九思斋诗钞》传世。有研究者认为《红楼梦》中的北静王与之相像,北静王是出名的贤王,名叫水溶,与永瑢的字形读音都有些接近,也算一说吧。乾隆曾为他画的《平安如意图》钦题七绝一首,呈给母亲崇庆皇太后。对永瑢的出继外府,弘历应有自己的想法,可平日仍以“皇六子”称之,三十七年十月晋封他为质郡王,再命其充当四库总裁,谕旨中写的都是“皇六子永瑢”。有人据此说乾隆也曾考虑过以永瑢作为继位者,无从验证,至少此时已不会——不到两个月,皇十五子永琰即被秘定为储君。永瑢谦谨平和,从来没有过甚之想,不久总管内务府事务,四十二年正月崇庆皇太后大丧,四十五年八月乾隆七十大寿,都是主要经办人,任用之重,超过多数皇子。
永瑢是排在第一的总裁官,诸多馆务由他领衔上奏。有这样一位大总裁,也是多数四库馆臣的福气。三十八年十月九日,乾隆阅读呈进的《四库荟要》书稿,“信手翻阅,即有错字两处”,推论其他书籍的错讹也不会少,要求总裁大臣商议制订一个修书章程。永瑢等遵旨议奏,提交了一份《功过处分条例》,共三条,简介如下:
一、严格核定功过。分校官如将缮写之书校出错字,即让誊录随时补改,“若原本无讹,该誊录粗率误写者,每错一次,记过一次;倘有能将原本讹字看出,签请酌改得当者,每一处记功一次”。分校发现原本实在有错,每一处记功一次。复校官发现誊录有错,而分校官未看出,“将原办之分校、誊录各记过一次”,若能于原本错误处签改切当,记功一次。校清送武英殿后,如经总裁官抽查见有誊录错字,将承办之复校、分校、誊录人员各记过一次。“若进呈后,经皇上指出错误,即将复校、分校、誊录人员加倍记过,并将臣等总裁交部察议”……
二、对于复校分校、誊录人员,各设功过簿二本。“每交书一次,臣等查核填注,一贴武英殿备查,一交本员收执”,随时淘汰,“至五年期满后,将功过簿详加核对,其应行议叙之誊录人员,除按字数多寡工拙酌定等次外,仍将功多过少者,列为上等,功过相抵者,次之,过多功少者,又次之。由臣等公同核定,移咨吏部,分别班次铨用”。
三、校出原本错讹更正之处,必要时应加考证,附载于卷末。
非常细密,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至今仍有借鉴价值。有意思的是,永瑢等还借机提请添派复校官,也使我们对当时誊录校勘的分工有所了解:《四库全书》每日可得誊录40余万字,有32名分校,《荟要》每日可得20余万字,设有分校官12员。每册缮成校毕汇交武英殿,修书处仅有总校一员,“专司收发督催,稽考字体、课程及款式、篇页诸事”,对于60余万字的内容,就连抽查也很难做到。众总裁请求《四库全书》缮本增添复校官6员,《荟要》缮本添派复校官六员,“均于现在分校各员内,择其校书精确者,如数充当。其分校之缺,另为选补”。
永瑢到职后,四库馆日常的各种事情就由他来统筹:
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弘历为奖誉献书超过一百部的馆员,分别在纪昀所进《春秋经解》、励守谦所进《长短经》、汪如藻所进《尚书详解》上赐题诗句,纪昀等因职位较低无权上折,永瑢“据情代奏,恭谢天恩”。
三十九年二月二十三日,因《四库全书》“内有天文算法等书,必须专门之人分校”,永瑢等推荐算学馆助教郭长发担任分校官,得到批准。
三十九年十月十九日,永瑢奏请以候补知县张羲年为四库馆纂修,奉旨依议。
同日,永瑢另折奏请在已有600誊录的名额外,再挑选一批“具呈情愿额外效力者”,并请添加四名通晓六书者作为篆字誊录、二名天文算学生作为绘图誊录。这里要做补充说明:誊录是四库馆中最称辛苦的大多数,每天就是抄抄抄的,一旦出错,常会整张作废,却“均系自备资斧效力行走”,亦即全自费到馆抄写,为的就是五年后有一个做官的机会。
四十一年春,舒赫德之子舒宁卷入煤窑纠纷案,永瑢也被钦定为主审之一,馆臣王燕绪先被定为革职,后来则改为留用,并且仍留在总校官的位置上,徐步云也被留用。这样的一种结果,很可能与永瑢的宽厚优容相关——的确有些像《红楼梦》中的北静王,皇六子永瑢是一个贤王,一个与人为善的四库总裁官。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