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260)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体制内的小孩长大了,  除了体制无路可走吗?

我是一个体制内的小孩,我的父母、亲戚、父母的朋友大多是体制内的人。从小,父母就告诉我,外面的工作太不靠谱,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找一个体制内的好单位。

学生时代,我不善言辞、小心谨慎,但容易被更自我的人吸引,喜欢和不守规则的人在一起。但他们并不喜欢和我在一起,而且这种同学成绩一般都不太好,在我父母的眼里,这种小孩以后的命运就是沦为“社会底层”。

有时候我感觉我像一个活在玻璃罩子里的人,我不会做家务,不会交朋友,对现实世界知之甚少,大学选择学新闻,只是因为新闻不用学数学。我似乎只有一条出路——考公务员,只要我考上了这辈子就圆满了,在实现这个目标之前,我不能放松,一步都不能错。

每当我看到霓虹灯闪烁的商铺和高楼都会思考,里面的这些人怎样呢?他们不是体制内的人,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为什么他们的小孩可以在读书的时候逃课、谈恋爱?为什么他们过着父母口中辛苦的生活,面容却平静而从容?

我大三就开始准备考公务员,考了3年,花了7万多元,没考上。毕业后我听从母亲的建议开始全职备考,一考又是两年。我认识的同龄人也无一例外都在备考,实在考不上就随便找份工作,但依旧备考,如果年龄放宽至40岁,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会一直考下去。

最终我进入一家国企干文职,有五险二金,很体面,我的父母很开心。我工作在主城区,母亲甚至给我买了一套房子,我似乎从此就要过上他们理想中的一劳永逸、有保障的生活。可我进入办公室之后,却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复杂的人际关系,两年备考后社交能力的退化,对办公软件的不熟悉,从小喜欢逃避的性格,所有这些让我几乎每天都在出错,每天都被训。我的状态越来越离谱,甚至人也开始变得恍惚,因为一句责备就冲进厕所开始呕吐。最让我痛苦的是,我的内心无法克服这一切。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是谁,最后因为抑郁离开了办公室。

之后的5年里,我依旧受困于“体制内”的身份,又花了3万元备考,并且因为看书搞坏了身体。在时常出现自杀的念头之后,母亲开始劝我现在挺好的,咱们不考了。

如今我在一个卖场干着营业员的工作,这段时间我尝试了很多东西,包括谈恋爱、学音乐,花半个月工资去看演唱会,学着写作赚钱,去酒吧讲脱口秀。我认识了很多没房没车但积极阳光的年轻人,他们拿着不高的薪水,但有朋友,有伴侣,没有抑郁。说实话,我开心多了。

我意识到其实不论在体制内外,生活都可以很好,也可以很糟。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成了父母口中的“社会底层”人,但我看见那些同辈的朋友,有的依旧执着于考公务员,就像很久以前的我,目标如此僵化,以至于看不见世界的变化,不敢向真实的世界迈出第一步。

体制内的生活也是生活,它并不是一个奖杯,永远荣耀。

(读者 丸子)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