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说 | 李白与唐诗,如何构建了中国人的精神地理坐标系?

作者:曾焱

熟悉我们的读者会发现,这其实已经是我们的第六本“地理中国”系列的杂志了。这一期的封面虽然说叫“李白地理”,但其实是隐藏了两条线索,也是引领记者去探访的两个核心问题。

首先在唐诗和地理的关系上面。我们这次要说的“李白地理”,并非是一种地理名词的搜索,而是我们觉得通过李白诗歌传播,他在诗里面提到的或者他自己行走过的地点,已经成为了平行于甚而超越现实地理意义的精神坐标。所以我们想要知道,在李白之后的千百年来,这些客观存在的地点,在反复的诉说、书写中,如何变成中国人心里的情感意象和精神符号?李白与唐诗如何构建了中国人脑海中的精神地理坐标系?

我们是选取了6个关键词:蜀道、敬亭山、江夏、凤凰台、楚地、驿馆,这些都是在李白诗歌中反复出现,或者是被千百年来热爱他诗歌的人长期记住,在心里刻下深刻烙印的地理名词。

在这条线索之外,还有一条地理意义上的探访线索:四川青莲、湖北安陆、河南商丘的梁园,以及安徽宣州。李白和他的朋友们曾不止一次到访这些地方,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几个地方?这些地点在唐代究竟是怎样的面貌与地位,这也是我们特别好奇的。各个记者都是以自己的实地探访,以自己对历史的梳理,想要回答这样一个线索的问题。

主编说 | 李白与唐诗,如何构建了中国人的精神地理坐标系?0

上一篇:
下一篇: 李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