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精选 | 回望民企发展之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往期精选 | 回望民企发展之路0中国经济 寻找新动力增加收入 提振实体经济 释放需求与创造力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中国能否成功摆脱这一轮通缩压力,核心已然在于是否能够寻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像当年的房地产和外贸引擎一样,可以为中国经济带来足够的市场需求。唯有如此,才能为企业和民众带来足够的信心,当企业重新开始大规模投资,民众敢于放手消费,通缩阴影自然也就会随之消失。

往期精选 | 回望民企发展之路12023,重振经济2023年02月13日 第7期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经济遭受疫情冲击,全年经济增长仅有3%,大大低于5.5%的预期目标。不考虑疫情暴发之初的2020年,去年的GDP也是创下了中国过去40年来的新低。 如果将时间周期拉长,疫情暴发三年以来,中国经济的GDP增速分别为2.2%、8.1%和3%,三年平均增速为4.5%,这也是大大低于过去的平均增长水平。 在经历了三年疫情的低谷之后,随着疫情的冲击力逐渐减弱,稳增长、拼经济将成为今年的重点,那么,中国经济会在2023年迎来浴火重生吗?

往期精选 | 回望民企发展之路2>">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无论是短期疫情还是长期的国际竞争、大国博弈,外贸领域不稳定的因素非常多,增长的背后,是外贸企业识别局势和市场发展方向、寻找生存空间和新资源的能力。这些努力一起构成了中国外贸正在发生的新转型和升级。

往期精选 | 回望民企发展之路3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和大城市相比,中小乡镇的安置成本和生活成本更低,在我国推进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中,可以和大中城市形成良好的配合和补充。不过,中小乡镇的最大挑战在于就业机会不足。如果没有足够的就业支撑,生活成本再低,也无法对农民形成吸引。所以,发展小镇经济,在农村就近创造出大量就业机会,将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形成有力支撑。

新一轮的乡镇经济如何振兴,我们选取了多个有代表性的小镇作为报道重点,从这些微观层面出发,或许可以获得更多的思考和答案。

往期精选 | 回望民企发展之路4>">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海外订单从断崖式的下跌,到爆发式的增长,疫情期间的中国外贸何以逆转?这就是我们这期封面故事想要了解的核心问题。

那么,中国外贸发生了哪些实际上的变化?中国外贸的短板和优势是什么?以及一家国际性的企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带着这些疑问,本期记者探访了传统制造业的家电企业格兰仕、主攻线上市场的办公椅企业、在美国知名度很高的生产充电配件的企业安克、美国畅销的羽绒服生产厂家Orolay等外贸企业,了解他们是怎样适应新的形势,在新一轮竞争和挑战中脱颖而出的。

往期精选 | 回望民企发展之路5>">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随着经济向前发展,工业占GDP的比重下降,服务业占比逐步上升,“大力发展服务业”成为目标,工业仿佛不再那么重要了。这种声音很容易让我们把目光看向美国。美国从世界工业强国到去工业化,它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达80%以上,可是我们经常看到美国工业空心化的弊端和制造业回迁的新闻。当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服务业而远离工厂时,我们如何看待制造业在经济和生活中的价值?

往期精选 | 回望民企发展之路6>">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从中国经济来看,唯有民营经济从低谷中走出来,才有可能拉动中国经济摆脱困境,否则仅靠国有企业,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还会越来越大。这几年民营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挑起中国经济的大梁,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局面也很难维持。国企这几年的利润大增,主要是依靠供给侧改革带来的上游原材料涨价,但是我国对上游原材料没有太大的定价权,依靠原材料涨价的增长模式很难持续,同时,还会给下游产业带来损害,甚至诱发通货膨胀,将中国经济拖入滞涨的泥潭。唯有民企和国企共同百花齐放,才可能形成拉动中国经济走出低谷的合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