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泛滥成灾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布克雨伞泛滥成灾0今年北方雨多。每当雨天放学时,城市里的各个学校门前就成了雨伞的海洋。如果你在后面站得远一些、高一些,会看到一片锦簇的花海。它不是静止的,局部的伞盖会因为新来者的挤入而摇摆攒动一番,或这儿或那儿,好像花海下面有小刺猬走过,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生气。

花海面积逐渐扩大,花朵也越来越密。孩子们快出来啦!我也只能停止远观,开始像个小刺猬那样往前面钻。不过我并没造成多少局部骚动,因为我穿着雨衣。我继续钻,目标是最前排。这种雨天,除非站在最前排,否则什么都看不到。哪怕我个子再高也没用,毕竟我高不过雨伞——这些无缝衔接遮天蔽日的雨伞。

相信大家听出来了,我不喜欢雨伞。我以前当然用雨伞,也知道并且不介意它挡不住下半身,因为至少能维护上半身。但在我第一次大雨天举着雨伞接孩子之后,我发现它连上半身也挡不住,甚至连脑袋都浇湿了,于是我彻底抛弃了这个东西。

学校门前那点儿地方,不允许每个人的脚下占据着雨伞那么大的面积。大家仍然要密密地挤在一起,雨伞只能像俄罗斯方块一样叠加起来。于是每个人的肩膀或头顶上方都有隔壁几把雨伞的边缘,基本没有一人幸免。雨水就像弹子球游戏那样滑过层层障碍落在彼此的身上,基本没有一滴浪费。

那次我不光发现雨伞无益,而且有害,也就是前边说的遮挡视线。当一米多点儿高的小豆包们走出校门的时候,上百名家长必须要尽最大努力才能找到自己的孩子,拉到身边,再想办法从人缝中钻出去。那么所有人一拥而上做这些事情的同时再举着一把伞,画风就可想而知了——兼具战争的残酷和逃难的混乱。

为了自己并造福他人,我抛弃了雨伞,买了件长款雨衣。从此我获得了干爽,但视线的问题还是没解决,因为穿雨衣的是少数。大家还是宁可举着雨伞,一边把彼此浇湿,一边把彼此遮住。这是一种标准的细分领域的内卷。我对此实在不解,每次都想问问旁边人到底为了什么,但大家都忙着闪转腾挪找孩子,或踮脚巴望或缩脖探视,我最好别添乱。在这个圈子里心不能太大,我就只管默默挤到前排吧。我的确个子高了点儿,但至少不占天不占地,也不把雨水引流到别人头上。

不过有一天答案自己找上门来了。那天雨不大,我去得比较早。身边的家长碰巧是邻居,彼此打完招呼后,他问我:“雨衣啊!咋不打伞呢?”我顿时很诧异,好像应该我问你为啥不穿雨衣吧!我很想完整系统地讲解一下,但只是随口说“习惯了”。他接着说:“打伞多方便啊,收放自如!”

原来如此啊!但我却更加困惑了。再自如,不也得用手收放?只要占手的东西就不自如,所以现在一个最有前途的商业技术方向是把人类的双手从手机中解放出来。我倒想借这个机会跟他掰扯掰扯,这时孩子们开始出来了,我们就赶紧凑上去。我顺利地穿过伞阵到了最前面,这时听到邻居在后面喊:“老王,一会儿帮忙把我孩子也带出来啊!”

我心想没问题,反正我两只手都空着,正好一手一个。

下一篇: 爆鱼与鲍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