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小城旅游的可能性

作者:邢海洋

小长假旅游,“躲在”山东中部的小城,蒲松龄的家乡淄博“出圈”了。一个并没有旅游资源的中原小城,仅凭烧烤就吸引了数十万游客,或提供了小城旅游市场的新方向。

“五一”是旅游季的开始,身边的很多家庭,早早就计划着出游,甚至在疫情中,他们都会走出家门,顶不济也是几个家庭一起到远郊住民宿。突然间民宿、酒店乃至机票的价格大涨,一次普普通通的旅游,就得两万到三万元的支出。这被称为新一轮的中产收割机制。房子这个大块支出没了,旅游成为信仰,却面临着被无情收割。以旅游为杠杆,财富分配完成新一轮转移。有一种说法,连锁酒店,尤其是不太看重度假游口碑的商务连锁酒店,为估值修复涨价最猛,涨得越离谱,它们的股价越受追捧。从这个意义上看,拼凑出的“五一”小长假,成就了资本的一次狂欢,却将社会决策缺乏话语权的中产或准中产们打回原形。如果是带薪休假,旅游成本可控,本不至于此。

“五一”出游,火车票全买爆,中短途开车自驾游是另一个选项。旅游市场的黑马淄博突然杀出,承诺开放全市政府机关的停车场,且当消息传来,外地车辆在淄博违规停车交警挨个打电话提醒,并没有贴罚单的时候,在这个用脚投票的旅游市场,旅游者于是有了新目标新方向。就在旅游大军奔赴山东的时刻,山西原平市政府承诺“五一”期间外地车违章不罚款、景点不收门票、景区不涨价,全市所有宾馆旅店不涨房价,另一个目的地也出现了。

笔者在山东生活过,一次路过栖霞,只是向路人打听哪儿有苹果卖,就被一位大爷塞了一篮子苹果,被山东人的好客所感动。那是少有的几次中的一次在省道县道上漫游,后来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在直道上拐弯被罚款。山东高速等级高、路网密,可下了高速尤其是东营一带很多地方都是限速40公里/小时,宽阔的马路车却跑不起来,到处都是摄像探头,立时就没了驾驶的乐趣。后来就尽量在高速上赶路,直奔目的地。其实胶东半岛沿途一座座城市都各有特色,自驾又拉近了一座座小城之间的距离,正可体会齐鲁大地古朴厚重的文化。可惜,那里的摄像探头太多了,外地人初来乍到总是提心吊胆,漫游而不能尽兴。

出差去看河北邯郸的磁山新石器文化遗址,那是一座盛产成语的古城,满溢着战国时期的历史。可刚离开就收到了违章提醒,闯了限行,想不到地级市都限行了。抱着不知者不怪的想法申诉,得到的却是冰冷的回应——规定如此,外地车也不能例外。出门旅行,究竟要把功课做得多细致才能一路不误入限行呢?其实这也是绝大多数旅行者面临的问题。一次次被打击后,人们转向高速或者高铁,点对点地“跳城”,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用脚步来丈量。这既是旅行者的损失,也是沿路小城的损失。

小长假里,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冷热不均,各地文旅局纷纷登场各显神通。一个本来没有旅游资源、根植于畜牧大省的山东中部小城,竟然以一己之力引领了文旅市场的大方向,真是意料之外,却给散乱差的旅游市场以启示。以市场经济为名,商家得益于拼凑出的小长假的集中需求大赚其钱,但作为消费者,是感受不到旅游城市的地主之谊的,感受到的是满满的生意经。偏偏旅游是一个生意与待客的混合体,生意经多了,就没人愿意来了。

如今的旅游市场,早不是过去的信息封闭、大好河山非游不可的市场。既然体验重于观光,那些如淄博一样好客的小城也就有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