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种兵”旅行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彩虹见雪“五一”的朋友圈里,上海人去了三亚,深圳人去了泰国,有朋友上午还在办公室发邮件,下午已经奔赴海滩享受阳光,从名人故居、小吃街、音乐节、动物园到古镇,场景快速切换,如旋风般横扫一座城市。
在羡慕的同时,我们一家也计划出去旅行。以往都是规矩的“跟团游”,但这次调休出来的宝贵假期,我们深受“特种兵旅游”的热血感召,决定出发去邻近的城市——上海,用最短的时间、最节约的方式,玩到最多的景点。
我偏向人文博物馆,老公爱好自然风景,儿子在旁边一个劲地要加上主题乐园。在各取所需后,行程单满满当当地塞进了8个景点。我们不得不在早上6点搭乘火车出发,一路上哈欠连连。
进入上海地铁站,我信心十足地告诉家人:“1号线转2号线可以到达目的地。”然而一旦换乘步行时间超过10分钟,老公必定发问:“导航没错吧,怎么走那么久?”儿子在哀嚎:“脚好痛,什么时候能到?”我如同一辆爬坡的小车,受到多重阻力而行动缓慢。
据说,旅游中最受欢迎的旅伴,是那些默默无闻且没有异议的“跟随者”。我先用眼神示意老公专心拖拉行李箱,又把胖乎乎的儿子放在租赁的推车上,自己则火急火燎地跑去前方看指示牌,心里默念:“保佑路线正确。”
每一次转场都超过了预定时间,我对“两天完成8个景点”的豪言壮语感到忧心,但若减少任何一个景点,又会产生浪费宝贵假期的遗憾。
当一家人风风火火地赶到渡轮码头,“暂停营业”的告示牌把人浇得透心凉,老公建议买高价游船票,我则坚决反对超出预算的消费。此刻,儿子不停地晃动着我的胳膊询问:“什么时候才能去乐园?”我既要安抚孩子的情绪,又要和老公争论后续计划,耳边一片嗡嗡声。
随后,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博物馆。在出示预约门票时,我却怎么也找不到订单信息,猛然想起忘记按最后的确认按钮了。保安大叔指着冗长的入馆队伍,摆手拒绝了我们的“花式求情”。这时,我整个人弥漫在“诸事不顺”的氛围中。
为了填补行程的空白,我们慌忙赶去“东方明珠塔”打卡。在地标性的建筑前,到处流动着“黑色人潮”,我们对抗着彼此身体的冲撞,见缝插针地拍照留念,偶尔叫上几句“不要挤了”,总有夹带着不同方言口音的普通话回应,感叹旅行就是一次“离开自己熟悉的城市,去体验他人熟悉的生活”的冲动。
吃饭更是“眼疾手快”的比拼,小吃摊前人头攒动,没法落脚。而在大餐厅排队等座,光是取号票上的数字,就令人心生绝望。服务员高叫:“谁要拼桌?还有3个人。”我们齐齐举手同意,于是在与陌生人的互相瞪眼中,草草结束一餐。
当手机里的步数达到2万步,我喝光了3瓶矿泉水,儿子累得软绵绵地趴在老公背上时,我们终于灰头土脸地来到当天旅游的最后一站“观樱胜地”。
出现在眼前的是几棵稀稀拉拉的樱花树,与社交平台上花团锦簇的“网红”照片大相径庭,感觉深受欺骗。为了振奋心情,老公抛出经典名言:“来都来了,就看看吧。”
我们使出剩余的力气,举起自拍杆,勉强挤出了笑容。照片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疲倦,硕大的黑眼圈,油光闪亮的鼻头,然而这一切都被我用软件抹去了痕迹。
在选择照片上传“朋友圈”时,我有点犹豫地问老公:“要不要显示地理位置?”他一脸坚定地回答:“当然要,来过才是旅游的精髓。”
不过,所付出的代价就是短暂的假期结束后,一家人浑身酸痛、萎靡不振地回到凌乱的家里,箱子都不想打开。但是今天坐在办公桌前,喜欢自虐的我又忍不住胡思乱想:“下一次去哪里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