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232)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身边的共享电池

中午和同事饭后遛弯,在常走的路线上我们发现一排橙色的柜子,像某品牌的快递柜样式,没有什么特别不同。当我凑近一看,柜子上部印的运营商的名字却不是快递柜,而是电池生产商。

由于工作业务审批涉及一些工商业分布式储能,所以我们很有兴趣能在身边看见这些东西。我们站在那里正看着,一个外卖小哥骑过来,麻利地停车、打开电池盖、拔下电源取出电池。他先把自己车里的电池取出来放进快递柜,然后站在柜子前稍等了片刻,另一个柜子门自动打开了,他取出一个已经充满电的电池,给自己的车装上,然后继续送餐去了,整个过程不超过五分钟。

又来了一个外卖小哥,他一边换电池,一边和我们聊了起来。这种共享电池按月收费,每月300块,不限制换电池的次数,随到随换。此外,还可以通过手机App监控装进自己电动车的电池的电量情况,每块电池充满电大约可以跑60到70公里,像这位小哥说他一天过来换一次电池就可以跑一天,折合到每天10块钱,非常划算。

后面再来的小哥骑一辆白色的电动自行车,我看到车身上也喷涂着和电池柜一样的运营商品牌,就好奇地问:“这车也是运营商提供的吗?”小哥答复我,是从专门的二手App上搜索到的品牌门店,每月400块可以租一个车架子,如果信用好的话,可以免押金直接推走使用。

这么算下来,一个没有电动车的正常劳动力,只需每月300元的电池费和400元的租车费就可以上岗了。这些成本和动辄大几千元的电动车比起来,门槛低多了,而且白天也不用耽误时间去充电。

小哥还告诉我,其实北京有不少这样的共享电池运营商,和手机充电宝是一个原理。运营商一般在办公聚集区、商超等处布置这些共享电池,以提高租赁率。

同事给我补充说,除了这些共享电动车和电池,还有一些运营商专门做快递和外卖小哥的手机租赁业务。因为他们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工作,还总是搬运重物,所以就有运营商专门向快递公司和外卖平台出租一些防水、防碎、抗摔的手机。

从最初的共享自行车,到共享充电宝,再到我遇见的共享电动车电池,这些共享产品越来越丰富,应用的对象也从所有人发展到特定人群,这是共享市场的细分和需求真实存在的结果。希望未来共享经济能更丰富、更有效。

(读者 翟会敏)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