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消失,好事还是坏事?

作者:邢海洋

4S店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每天少10家,每年少4000家,过去巅峰时的总量是3万家。曾经4S店是消费者购车的唯一渠道,如今各种直营店、网上买车等形式出现,汽车单一的4S店模式瓦解了。

对4S店,消费者的共识是贵。新车贵不贵很难判断,因为新车通常都是在那里销售,缺乏对比,但维修和保养的贵却是一目了然的,换机油、机滤街头小店只二三百元,4S店就得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电动汽车其实是没有零件要换的,但厂家却要求定期到4S店检查,一次检查费就得五六百元。令人不解的还包括,同一个品牌和型号的汽车,海外可能一万公里保养一次,国内规定5000公里。保养的频次写在汽车手册上,似乎只是厂家的决定,其实和4S店也脱不开关系。之所以厂商的汽车全部由4S店经销,是由于4S店买断了厂商的汽车,两者形成了捆绑式的共生关系。借由4S店的包销,厂商得以专心生产和研发,4S店则分食销售和售后的利润。所谓“买车容易养车难”,4S店在新车上可能是赔本的,后期赚钱的项目却很多,一辆汽车在其使用过程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4S店,都免不了被“揩油”。

七八年前,国家的“三包”政策发生变化,不在4S店保养厂商也必须提供三包了。此前仅捆绑式保养,4S店就能赚取一大笔钱。4S店之式微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去4S化”的洪流中,特斯拉是第一个。特斯拉的销售采用的是直营模式,在线下不设4S店,消费者买车仅需要在官网浏览信息,再到线下门店试驾体验,最后购买即可。销售可以不靠4S店,售后服务却是少不了的,所以特斯拉在各地都设有服务中心。由于没有内燃机、变速箱等部件,电动车不需要更换机油、机滤,常规保养项目更少,故而电动车的售后服务量并不大。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追随的也是特斯拉模式,它们在闹市区的商场里大建展示店,和消费者更直接地接触,用炫酷的新科技吸引客群,实现对传统车企的弯道超越。新势力们的确做到了,新能源车成为近两年增长最快的车型,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566万辆,占全年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的28%。新势力的营销方式奏效,传统车企也纷纷仿效,前店后厂建在郊区的4S店客流越来越少,再也没有周末熙熙攘攘拖家带口的看车人群了。

4S店的四个“S”,分别代表与汽车服务行业相关的四个英语单词:Sale(整车销售)、Spare part(零配件)、Service(售后服务)以及Survey(信息反馈)。如果整车销售和信息反馈可以在展示店或官网上完成,零部件和售后服务在服务店完成,4S店的确可以分成两个2S独立运行了。

但能否更进一步细分呢?随着市场监察与规范的完善,随着电商平台建立起了全面的信誉系统,汽车的零配件难道还必须经由厂商独家的渠道分发吗?如果不需要了,零配件也可以独自购买,汽车修理的成本一定会下降。一辆车在4S店买的时候售价为10万元,若把车买回来再全部拆散卖零件,零件的价格可以卖到50万元,这显然超出了合理的定价范围。

购车行为从炫耀式消费转为实用式代步,消费者对汽车维修价格的敏感度在提升,迫切需要打破零配件的信息不对称。4S店消失,并不意味着汽车行业固有的赚钱法门不存在了。而当我们每千人拥有220辆汽车的时候,平民化的汽车时代已经到来,消费者迫切需要价格透明、服务透明,买得起车也用得起车。 4S店

上一篇: 爱的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