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焦虑打工套装
作者:肖楚舟“不焦虑打工套装”在社交网络小火了一把。平平无奇的办公文具配上自嘲式的谐音梗,就成了“反内卷套餐”。杯子上印着“加薪水”,文件夹名曰“夹小人”,数据线保护套上印着“电量仅剩1%”,笔筒上写着“别卷了”,眼罩上双眼的部分用“清醒”二字敷衍——与其说这是一套缓解焦虑的文具,不如说是打工人疲于奔命的生活写照。
疫情叠加失业浪潮,中国人的职场焦虑感持续增长。脉脉数据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职场流动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比之前几年更焦虑”的职场人超过半数,达到57.5%。而职场人最大的愿望里面,“加薪”占了压倒性的优势,希望升职和换工作的人数比例只有“求加薪”的三分之一。打工人“佛系了”,这也许解释了为何今年一款简单的“电子木鱼”APP能闯进排行榜前10名。
与利用重复性动作转移注意力的解压玩具比起来,“不焦虑打工套盒”并没有生理上的解压功能。但在无法逃避的工作流程中,以文字标语无声宣告自己“点到为止”的工作态度,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精神胜利法,有点儿符合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格鲁斯(James Gross)提出的“情绪调节加工模型”中关于“情景修正”(situation modification)的界定。喝水、充电、开会、码字、打电话,冰冷枯燥的程序化动作一旦被赋予幽默自嘲的色彩,职场人仿佛真的能说服自己:工作算什么大事,配合演出而已。
像日剧《我要准时下班》里的东山结衣一样,承认自己“根本不是追求出人头地的人”,是从职场压力中解脱的第一步。不管是用带有“反内卷”标语的文具将办公桌武装起来,还是在桌上放一只寓意“不蕉绿”的黄色香蕉摆件,点一盏“躺平鸭”台灯,或者换上一只写着“到点下班”的手机壳,越来越多职场人正在彰显自己从多余的工作道德感中解脱的决心。听结衣的话,“不要做那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准时下班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