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与MCN道再见

作者:邢海洋

李子柒与杭州微念达成和解,杭州微念创始人刘同明退出四川子柒文化,杭州微念虽仍旧是股东,但持股比例已经从51%降到了1%,李子柒则达到了99%。李子柒创作的影片版权,归属在四川子柒文化,甚至连“李子柒”三个字的商标版权,也是归属在公司内,这意味着500余天的停更,李子柒全胜。

李子柒可谓是中国当代第一网红、地表最强田园系YouTuber。停更一年半,其形迹仍牵动人心,国内社交媒体账号上她的粉丝虽有小幅度下降,但在YouTube上粉丝还涨了不少。1730万粉丝,雄踞华人第一,李子柒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舞台上无人能出其右。但国内掉粉国外涨粉,还是凸显了国内田园三农领域剧烈的生态嬗变。

李子柒500余天的神隐,或可用“山中一日,山外已经年”来形容。500多天里,三农田园博主又冒出千千万万,大家忙于在所有的细分领域搭建人设,穷尽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和戏剧冲突。东北林场、江南船家、黄土高原窑洞生活,甚至终南山深处隐居清修,都被短视频博主用镜头推到了观众面前,乡村戏剧化的日常生活360度无死角地呈现着。在这个任何新颖立意,一经市场认可就被快速复制的时代,李子柒给大家开了个好头,却在市场进入了白热化竞争的红海时代,损失了最有价值的在场状态,这是MCN与网红的双输结局。

双方宁肯鱼死网破也要停下来解决矛盾,还是说明了他们的股权结构从一开始就存在不合理之处,事关双方核心利益,无法调和,只能鱼死网破。那么,MCN与网红之间的矛盾只是一个个例,还是这个时代的普遍问题,这才是最需要思考的。

何为MCN,外界的认知里仿佛拥有几个短视频号,签约几个网红,号称有一个短视频“矩阵”,便是MCN机构了。MCN,英文缩写Multi-Channel Network,是一种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字面上即专业的内容生产商联合起来,在资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内容的持续输出,从而最终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其实,MCN一词起源于美国,是伴生着谷歌向媒体开拓涌现出的新事物。YouTube试探全新的,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如何管理成千上万的播主却是没有经验的,于是YouTube在早期只和最头部的频道对接,将大部分腰尾频道的审核对接甩给了MCN来处理。YouTube这样做既可以广告利益最大化,还可以把脏活累活甩给了中介机构,是线上媒体发展早期最容易上手的方式。可假以时日,各路播主从层层竞争中凸显了出来,YouTube有了足够多的大V阵容,MCN的价值就不大了。YouTube于是改变了变现规则,要求所有MCN旗下频道必须经过YouTube审核成为YouTube分成伙伴才能获得广告分账。这等于把MCN甩开了,这个看似集资源和人才、掌控着平台晋升话语权的行当于是集体崩塌。

有了美国的前车之鉴,不妨就此思考一下资本和播主的关系。印象里,演艺明星的走红,似乎永远离不开资本的培养、运作和包装。也的确如此,我们习惯了资本万能的认知,他们发掘新人,从芸芸众生中找到有潜力的明星“胚子”专事培养,其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令人叹服。他们不仅能为明星签下工作合约、策划热点或危机公关,也有卓绝的公关手腕将明星们送上颁奖台。

可问题是,随着视频门槛放低,成本越来越低廉,视频内容越来越原生态,培训和中介机构反而被边缘化了。网络使演艺扁平化,尤其是田园领域土味反而更打动人心。平台大权在握,大V脱颖而出,中介的式微也就不可避免了。 李子柒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