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1能做到“一强遮百弱”吗?

作者:宋晓军

B-21能做到“一强遮百弱”吗?0当地时间12月2日,美联社记者库普(Tara Copp)就当晚美空军将首次亮相的新型战略轰炸机B-21“突袭者”发了一篇报道。在这篇题为《五角大楼首次展示新型隐形轰炸机B-21“突袭者”》报道的第一段,库普就写道——这是五角大楼回应外界对未来与中国冲突担忧的举措之一。随后,有媒体朋友就问我怎么看库普对B-21首秀的这一表述,对此我套用“一白遮百丑”的俗语,给出了一个反问的答案——B-21能做到“一强遮百弱”吗?

首先解释用“强”替代“百”的意思。简单说,虽然出席当天揭幕仪式代表最大的“客户”代表——国防部长奥斯汀在讲话中谈到了B-21所具备的“三强”指标:航程、隐身、耐久性(durability),但美《空军杂志》记者蒂尔帕克(John Tirpak)却在12月2日当天以《关于空军新型B-21轰炸机的许多信息在披露后仍未得到解答》为题,发了一篇对B-21首秀的报道。他的表述是,此次B-21首秀“并没有提供太多关于B-21能力的新信息”。也就是说,从B-21开始研制时的“保密”(2016年参院军事委员会以19票对7票否决了公开B-21相关性能和价格的提案)到首秀时防长说出了很抽象的“三强”指标,神秘才是B-21所谓的“强”。

接着再解释用“弱”替代“丑”的意思。今年4月7日,还是美《空军杂志》记者蒂尔帕克发了一篇题为《空军或在5年内退役1468架战机》的报道。报道的大意是,当天美参议员费舍尔(Deb Fischer)在参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向美防长奥斯汀提出了“质疑”:国防部为何要求空军5年退役1468架战机而只允许空军采购467架新战机,进而造成1001架战机的减少。而随后,她提供的这组数字被美几家智库的学者作为了美空军弱的“证据”。比如10月12日美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在第9份《美国军事实力指数》报告中,就将美空军评为了“很弱”级。而美国另一家保守派智库“企业研究所”学者伊格伦(Mackkenzle Eaglen)则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两个数据以“论证”美空军“很弱”。她添加的数据分别是:2021财年美空军减少了1650名飞行员,以及2021财年空军现役飞行员每年只飞行了约121.2个小时(达到最高战备状态至少要200个飞行小时)。

说到“弱”,还有一个例证。即11月10日美政府问责署(GAO)就美军49型飞机在2011~2021年11年间的战备完成率进行了评估。其中空军的22型飞机中有6型在11年里均未达标。这就包括了主力战机中的F-16、F-15C/D和F-22(F-35A服役10年只有2年达标)。至于现役的三型轰炸机,分别是B-2有6年达标、B-52有3年达标和B-1B有1年达标。而这三型轰炸机的小时飞行成本分是:B-52约为8.8354万美元;B-2约为15.07741万美元;B-1B约为17.2014万美元。而上文中美防长提到的B-21“三强”中的“耐久性”,其内涵恰恰就包括飞行小时费用可控、可持续的意思。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GAO长达352页的报告中称,“武器系统(飞机)的维护成本很高,部分原因是它们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子系统和组件,需要昂贵的维修部件和后勤支持来满足所需的战备水平”。众所周知,之前B-1B和B-2都因为“太贵”最终减少了订货(B1A/B最初计划采购240架最终只采购了100架;B-2最初计划采购132架最终只采购了21架)。如今B-21虽然在具体成本上“保密”,但大致也有个估算,即未来30年采购/运营100架大致费用为2030亿美元。那么在12月2日只有约一分钟“快闪亮相”并被其生产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副总裁琼斯(Tom Jones)誉为世界上首架第六代战机的B-21,未来能做“一强遮百弱”吗?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