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角大楼要打“文化保卫战”了
作者:宋晓军当地时间11月23日,美“防务一号”网站发表了执行主编巴伦(Kevin Baron)以《我感谢美国军队——所有的军队》为标题的评论文章。文章的副标题写的是:右翼对美军LGBTQ(性取向少数)群体和多样性的战争越来越严重,也许五角大楼的领导人是时候捍卫自己的权利了。当我看到这副标题后,就想到本周稍早美保守派议员发的一份报告和一则美枪击事件的报道,于是就确定了这期专栏文章的标题。
11月18日,美共和党参议员卢比奥(Marco Rubio)和共和党众议员罗伊(Chio Roy)发布了一份18页的报告。在这份题为《觉醒战士——政治意识形态如何在弱化美国军队》的报告中,明确表示五角大楼在招募中鼓励LGBTQ群体入伍是危险的(是对军队的弱化)。11月20日,一疑似有右翼极端思想的22岁年轻人持枪进入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的一家LGBTQ酒吧开枪,造成5人死亡、25人受伤。了解了上述“报告”内容和枪击案后,即可以理解巴伦为何在报道副标题中用“战争”来比喻右翼的危险性了。此外,就在11月18日,还有10位持右翼立场的共和党参议员准备提交法案,要求撤销国防部刚设立不到3年的“首席多样性官”(CDO)职位并切断相关拨款。
说到“文化保卫战”,巴伦在报道中还提到了两个数字。即2018年兰德公司一份报告透露,美军中的LGBTQ群体约占比12%,而五角大楼另一份调查则显示,军中的LGBTQ群体在2018年遭受性侵和性骚扰占比却高达43%。看到这两个数字,难免不让人想到之前美媒体披露的另外两个数字。一是去年盖洛普调查显示,2020年在“Z世代”(1995~2009年出生的一代)中有16%的人承认是LGBTQ群体;二是在“Z世代”符合入伍条件的年轻人中只有9%愿意从军。从这个视角看,所谓“文化保卫战”实际上就是确保五角大楼在未来招募中的兵源数量和质量。但在前文提到的两位共和党议员发布的“报告”中,恰恰将去年美陆军一则针对LGBTQ群体的招募广告拿出来作为了反面案例,并对此给予了“弱化军队”的指责。
说到这儿,有必要再回顾一下美军对待LGBTQ群体的历史。简单说,1993年克林顿政府取消了“二战”以来LGBTQ群体不得服役的禁令,采取了对LGBTQ群体性取向“不问不说”的政策。但是LGBTQ群体一旦“说了”,仍会被要求退役(到2008年约有1.2万名军人因不隐瞒性取向而退役)。2010年奥巴马政府签署了“废除不问不说法案”,经国会批准后于2011年9月20日正式生效。从此,LGBTQ群体的入伍和婚姻就被五角大楼正式承认了。但到了2017年,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禁止LGBTQ群体中的“跨性别者”入伍;随后在2021年拜登政府又再将“禁令”废除。目前,到了部分共和党议员仍对军中LGBTQ群体持有异议并试图再次给予限制的两党博弈阶段。可见,在过去10年里五角大楼的“文化保卫战”一直都在酝酿中。同时这也是继1973年美国结束征兵制实行全员志愿兵役制后,五角大楼与部分国会保守派议员政治博弈的关键阶段。而这正是“防务一号”网站执行主编巴伦在文章中呼吁五角大楼要“捍卫自己的权利”的真正原因。
最后我想说的是,通过上述梳理可得出一个结论,即一个大国军队要想通过深层次的“军改”塑造出一支能与经济社会和安全形势相适应的现代化军队,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基础,其过程必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当然,由此我也想到了二十大报告中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比喻,即“十年来……大刀阔斧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