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大师

作者:牛东平

转型大师0人一上点年纪,就会面临关于转型的技术难题。因为有很多事情,已经不能再像从前那么做,此事古难全,谁也没办法,可之后要怎么转,全靠自己领悟。好在孔夫子已为我们树立了极好的典范。他十五志于学,十五年后学成归来,完成第一次转型,蜕变为“而立”,也就是从此能顶天立地,此年龄正当人生抛物线的顶点,转得非常及时。十年后,孔子成了四十岁的男人,这时人已能明显感到生命在下坡,于是他开始“不惑”,对一切淡然理解。到了五十,生命进入落叶期,有飘摇欲坠的感觉,对此他也没去懊恼感伤,反而更加深信人生的所以然,华丽转身为“知天命”。后来他又“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于退休期间,依然活力四射,将转型工作进行到底。

孔夫子的转型十年一次,非常工整,看似不经意间,转得都很有技术含量,这主要体现在节奏感和时机感上。转型是一种关于存在与时间的美学,而他当之无愧是位世界级转型大师。试想如果他三十知天命,那就未免太老气,可如果三十还在志于学,没学出头绪和方向,就有迂腐的迹象,所以三十左右很关键,而立一下非常漂亮。可要是一直而立,立到七十多,整个人生轨迹像条直挺挺的电线杆,那活得就太无趣僵硬,也太累。就像“更高更快更强”这句老奥林匹克格言,它像铁板一块,丝毫没有预设将来转型的余地。

转型大师是要每到一个节点,都能开出新境界,让自己活得摇曳多姿。当然他的程式并不放之四海皆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机。另一个让我感触很深的人是足球运动员梅西。他一出道,我就开始看他踢球,二十年来,他的转型,肉眼可见。梅西属于二十而立,那时他在场上风驰电掣,无所不能。到了三十,梅西明显发生了一次转型,从狂飙突进变为闲庭信步,他的职业生涯也因此别开生面,焕发了新的生机。对此我很理解,他比我大四岁,而我也踢球,他比我早转两年,因为如果还像二十岁那么激进,膝盖关节都得罢工。有天踢完球,一位老大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现在踢球变得特有美感,优雅了很多”。我才知道自己确实变了,当初那个自己已是强弩之末,只有转变才能解脱时间困局。

转型是在旧的存在模式上,绽出新模式,像春天生出夏天,夏又会变秋,而里边又分很多小节气,不断在酝酿。好的转型是在岁月流转中,生理与心理有默契,它是人生中的运动心理学。俗话说“岁月不饶人”,我觉得这话应改为“岁月不饶外人”,因为人活着本身就是一段岁月,如果你不理解这点,处身岁月之外,自然会被岁月消磨。如果理解岁月,像转型大师那样,随节拍飘然起舞,那彼此就能静好,那是人在有限生命的结构中把握时机,让岁月活泼有节奏。 转型

下一篇: 声音(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