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1215)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最近,小谷找了份跟车押货的工作。他交了3000多块钱,跟了一次车,一分钱没赚不说,老板还向他索赔3000元。事后小谷才发现,这份工作,从头到尾都是骗局。
招聘信息是在某网站上看到的:某物流园急需大货跟车员,待遇优厚,试用期每月6000元,正式入职后月入8000元到1万元。这份工作要求跟车员全程保障货物流转,必要时参与搬运、装卸等体力工作。如果出现货物丢失的情况,要求跟车员承担全部损失,而且根据公司规定,要向公司缴纳10倍的罚款。
小谷打电话咨询,联系人马经理说,工资日结,干一单活儿结一次账,招聘信息上承诺的收入是保守的说法,现在活儿挺多,到手的钱只多不少。至于丢一罚十的处罚措施,那只是公司以防万一的管理手段,只要跟车员不是监守自盗,至今还没出现过丢货的情况。
小谷觉得这份工作不错,想和马经理面谈签合同。马经理约小谷在某物流园见面,到了物流园,马经理没让小谷去公司办公室,而是把他叫进了自己车里。马经理说,公司新成立,办公室正在装修,进去连个坐的地方也没有,咱就在这里谈吧。
马经理详细介绍了公司遍布周边省市的物流业务,询问小谷的个人情况后,马经理坦言,这份工作常年奔波在外,需要应聘者能吃苦、抗压能力强。小谷觉得马经理挺实在,他再次表示了自己想干这一行的愿望。
马经理说,干跟车员,得购买公司指定的保险,这个保险可以自己办也可以委托公司办,如果由公司统一办理,算是公司团险,1800元一年。个人先交钱给公司,试用期过后公司给报销。自己买保险的话,一是费用贵一些,再就是公司也不给报销。只要好好干,顺利转正了,这个钱一定给报销。就这样,小谷在缴纳了1800元的保险费、500元的工装费、1000元的跟车押金后,算是正式入职了。至于工作合同,马经理向小谷展示了合同范本,而且承诺,试用期一过,马上正式签合同。
三天后,小谷接到了跟车任务:去临市送一车饮料。小谷赶到物流园后,货已基本装车完毕。司机把货单递给小谷,小谷刚想清点货物,司机说,就这点东西,有啥可清点的,赶紧出发吧。
到了目的地,收货方清点饮料后说,少了四箱。小谷懵了,从物流园出发后谁也没开过货厢,怎么会丢东西呢。这次跟车,小谷一分钱没赚到,而且按照公司规定,要罚款3000元。小谷找马经理诉苦,马经理说按照规定,只能罚款,否则让小谷离职。小谷觉得这事有点蹊跷,他想辞职,想把缴纳的保险等费用要回来。马经理开始还好言安抚,劝他自认倒霉,以后肯定不会出现类似情况。这样拖了一个星期,马经理那边突然失联。小谷查询这家公司的相关信息,发现公司已经注销了。
(读者 小罗)当父母生病
朋友鸽子给我打电话说起母亲生病的事。
鸽子家是农村的,父母都是靠种地为生的农民。家里姐弟三人,姐姐和弟弟留在老家,鸽子到了城市。
去年年底,母亲突发脑血栓,虽然被及时送进了医院,但人还是瘫痪了,只能躺在床上度过余生。瘫痪引发了很多并发症,需要持续治疗,得不断支出更多的医疗费。
姐弟三人,弟弟和姐姐都跟父母一样,靠种地为生,一年下来也收入不了多少。鸽子虽然进了城,可早就失业了,靠到处打零工挣生活费。她的爱人在国企上班当工人,一个月也挣不了多少钱。再加上家里有一个上大学的孩子和一个多病的婆婆,所以经济上也很困难。也因此,母亲如果继续治疗,姐弟三人根本拿不出多少钱来,毕竟前期治疗费用已经让姐弟三人透支了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最先表态,尤其是母亲。她说,不治了,治也治不好,反倒让孩子们穷困,她于心不忍,走得也不安心。而且,被抢救的时候,自己是非常痛苦的,那一刻就想离去。反正人总有一死,也就是迟早的事。
提起这事儿,鸽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但她也接受了母亲的观点。当然,主要不是因为掏不出的医疗费,也是考虑到母亲在治疗过程中遭受的痛苦。她现在的想法就是好好陪伴母亲,做些简单的治疗,能走多远走多远。
我另一个朋友娟子家的情况和鸽子家差不多。
娟子的父亲2020年查出了癌症晚期,只能进行化疗,每个月费用都上万元。娟子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也都是农村的,好在娟子姐弟三人都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娟子说,父亲的癌症发生了好几次转移,治疗早就让家里的经济见了底儿。但姐弟三人的想法就是,不管多难,都要为父亲治病,让他在这个世界上停留一些时日。父亲在治疗过程中尽管很痛苦,但仍咬牙坚持。当初说活不过三个月的父亲,又活了三年多。
一个放弃治疗,选择体面,让儿女不受难;一个坚持和病痛抗争。这两种选择,只不过是意愿不同罢了。
10年前,我父母相继做了肿瘤手术,我们举全家之力去治疗,最终治愈。现在过去快10年了,父母都很健康,我们做儿女的也很高兴。当时家人的想法就是,尽人事听天命,幸运的是,老天厚待我们了。
(读者 巴拉)成功转型的教培老师
“难道教培老师除了卖货,就没有其他出路了?”曾是培训机构教师的表妹很不服气,也很无奈。
自从教育部“双减”令下,表妹所任教的民办教培机构就面临着业务缩减和关停的困境。尽管表妹作为资深中学英语教师,业务娴熟,很受学生欢迎,但今年年初,她还是因为不能招生而被彻底停掉了工作。
表妹工作能力强,已婚已育,年纪也才三十出头,按说去公办学校谋求个教职,也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但今年随着千万大学毕业生涌进了就业市场,自然考公办教师的水准也就水涨船高。更关键的是,表妹天性活泼耿直,不喜欢受约束;即便真的能进公办学校,怕是受不了各项规章制度,估计也干不长久。
失业在家的表妹,除了带带孩子,也曾积极在网上投递简历去求职,但除了收获一些销售、客服之类的职位外,一直没有合适的岗位。教培老师的转型之路在哪里?表妹很是郁闷,看不到自己未来的方向。
郁闷之余,活泼好动的表妹就经常在家跟着视频学跳自己喜欢的舞蹈,练熟练以后,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跳舞视频,配上了诸如“最会跳舞的英语老师”之类的吸引眼球的标题,引来一些关注,但始终不温不火。好在婆婆和家人都支持表妹的这一做法,让她在生活的“摩擦”之中找到了些许安慰。
谁知,不久后表妹竟然花了大价钱报名,前往本地一家舞蹈工作室专门学跳舞。别人家去学跳舞的,都是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哪有三十好几的人,浑身骨头都硬了还去学跳舞的?有朋友很不理解。表妹也不多作解释,只是说自己喜欢,每天跟着专业老师苦练基本功,常常累得汗湿衣衫,让人叹服她惊人的毅力。
就这样,表妹这样一个只凭个人喜好的舞蹈“门外汉”,硬是在短短几个月里,通过了专业舞蹈考核,拿到了舞蹈教师的资格证书,转型成为一名舞蹈老师。当身着飘逸舞衣的表妹翩翩起舞,不断地将自己优美潇洒的舞蹈视频分享到社交平台上时,也吸引来本地一家官方媒体的关注。于是,表妹这样的工作转型被当作励志故事报道了,她一下子成了小区的“红人”。
人红了以后,表妹心态并没有“飘”,依然是一如既往的直率性格。不过,慕名前来找她给自家孩子报名学跳舞的家长多了起来,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个会教跳舞的女老师,其实原来教英语也很不错的啊。很多人在被表妹的励志故事感动之余,就是冲着她这样一身多艺的教师资格,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她来带。
就这样,原本教英语的表妹在教培机构失业半年多后,成功转型为一名教舞蹈的专业老师。当她重新面对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内心欢喜不已。
(读者 清风吴语)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