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突然坏掉之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款款
我的iPhone6s,在秋分傍晚时经历了一次“致命一摔”。事情发生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在一个转角处。我边走边拿起手机,准备在某点评上买个特惠套餐。结果,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手机就倏地飞了出去,然后“啪”的一声跌落地上。我慌忙跑上前捡起来查看,好在除了沾了些灰尘,几乎没什么异样。我松了口气,喜滋滋地扫码取餐,盘算着到家是看综艺还是剧集来配着炸鸡,享受这美好的秋夜。
直到在小区门口扫健康宝时才发现,86%的电量突然掉到了1%!看着电池图标里那条醒目的红线,我的心跳越来越快。如果不能用手机,如果扫不了码,将寸步难行,数据丢失、数字失联、世界末日……无数个忐忑难安的念头闪过脑海。
我想起2016年的冬天,早高峰的六号线上,我被推挤着涌出了东大桥站。正要刷卡出站,却发现大衣口袋里空荡荡的。刚充了100块的地铁卡和刚买了半年的iPhone6,都没了。等回过神,出站口也空荡荡的。只剩我一个人,被困在了闸机内。像一个被抛弃的数字孤儿,比200年前的奥利弗·崔斯特和卖火柴的小女孩还要凄惨。
我飞奔冲回家,口罩没摘就给手机插上充电线。结果,电量显示又回到了80%。我略略安下心。洗完手,喷了酒精,打开综艺,啃着炸鸡。但还是心有余悸,时不时瞥一眼手机。结果就是,笑话没那么好笑,炸鸡也没那么香了。吃到一半,瞥见手机屏幕白得发亮,竟然在自动重启!重启后,电量又显示成1%。过了一会儿,回到正常。不到两分钟,又开始自动重启。
这次是真坏了。意识到这点后,我赶忙在电脑上登录了微信,然后丢下啃了一半的炸鸡,冲向附近的维修店。三年前,我曾在这里换过手机主板。两年前,又去换过手机电池。维修小哥还是同一个。“可能还是主板问题,估计得四天,最快也得两天。”但是这一次,店里没法提供备用手机。我决定先不修。急匆匆跑回家,在电脑微信上挨个问朋友,谁有多余的手机可以借用。当时iPhone14刚发售不久,有朋友调侃这是在提示你换新机呢。我发了个连连摆手的表情,回道:“坚决不买,能修就不买!”
在器物使用上,我一直是个恋旧的人,而且对电子产品有个古怪的执念:只要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就够了,用到“寿终正寝”才是对它们最大的尊重。尤其现在电子产品迭代太快,这回iPhone14发售,连“黄牛”都被收割。有报道总结陈词:“活在过去的‘黄牛’,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好笑又心酸,一时不知道该同情谁。
微信上,陆续有三人回复有多余的手机,但一个人在燕郊核酸过期,一个因疫情困在了外地,还有一个翻出了三个旧手机,却不知道是否还能用。这时,燕郊的朋友找到了24小时核酸检测点,并推荐了一家中关村科贸中心的维修店,估计当天能修好。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坐地铁几乎穿越大半个北京,如朝圣般到了科贸中心。上次来中关村,大约还是10年前。10年过去,高耸的写字楼显得破旧而萧索,但我去的店里门庭若市。排队检修半小时后,年轻师傅说主板没坏,只是芯片松了,40分钟就能搞定。我几乎快哭出来,一迭声地说“谢谢”。
下午1点刚过,手机修好了,朋友也从燕郊赶来。他带来了一部4s,还能用,但耗电快。问师傅能否换个电池,回复已经找不到配件了。我心下一惊,追问6s还能坚持多久,得到的回复是“大概一两年”。
“好的,还能坚持两年不用换手机!”我兴奋地说。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