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不为实

作者:遛遛

眼见不为实0一位友人提及一件小事,给我触动。他平日里是个过于随性的人,以至于给人一种放浪形骸的轻微戏剧感。他并没有多少钱,拿一份中等水平的工资,却像魏晋名士一样过着全世界到处游历的生活。他藐视现代生活中绝大多数与他的根本生存还未发生直接交集的秩序和规则,表面上毫不在乎社交网络的俗世眼光,时常有意冒犯观众,似有“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的风度。在线下的真实生活中,他则是位中规中矩的社会人,难免有时也会有唯唯诺诺之处。

不过,在对待钱的问题上,他的确有一种现代人难以企及的洒脱。这两年有好几波股票基金狂跌的寒潮,他刚好是在高点冲杀进去的,投入了大部分的积蓄。这笔款本可以用来购房付首付,但他不屑于此,视其为“苟活”的牢笼。在许多人坐立难安地在“跌跌不休”里哀号时,他却闲庭信步,散淡如常,从不曾见他流露出焦虑。疫情期间,国际航班的机票价格非常昂贵,回国还需有至少一周自费住旅馆的隔离,一般人都不再出国旅行,他却逆势出游,不在乎花费。

有一次在席桌上,他提及一件往事:他曾经有一笔外汇存款,是在国外工作的那几年攒下的。大概因为平时给人一种视金钱如粪土的慷慨之感,好意思开口找他借钱的人也就比较多。一位经济状况实际上比他好的校友找他借了数额不小的一笔钱。这位校友际遇不错,很快赚到了大钱。我这位从未尝过财务自由滋味的友人按时找他还钱,他的校友却恶毒地讽刺他说:“我就是不还钱,倒想看看你会如何反应。”言下之意,你不是自认为自己非世俗之人,对金钱一向不屑吗?测试一下你会不会一怒之下自破神话。我这位友人所能采用的手段不过是可怜地拉黑对方的朋友圈,钱却分文未收回。

他给我讲这个故事时,我想,我们都爱在书中读到魏晋名士的故事,我们的文字也尊崇鄙视金钱的风度,视其为一种哲学,一种生活艺术。可是,在生活中呢?对这个故事的热爱更似一种集体潜意识的折射:慷慨是一种利他行为,正如风度是一种人畜无害的表演,欣赏和宣扬这种价值观,他人若信了,获利的便是我自己。然而,哪怕有人真信了,践行了,这个人也最好只是遥远的、书中的人物,他的声望最好只在另一个时空流传,不要和现实有交集为上,这样不致对近处的“圈子”形成影响或遮蔽;若是身边真有这样的人,大概他能收获的更可能是敌意与无情的嘲讽。 眼见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