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的昔年和今日

作者:谢九

英国经济的昔年和今日0昔日的殖民地超过曾经的宗主国,印度和英国经济的全球排名变化,无疑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而数据公布一周之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更是加深了人们对一个时代终结的感怀。

17世纪末以来,英国取代荷兰,逐渐成长为新一代全球霸主,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在200多年时间里,英国一直是全球最具统治力的国家。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彻底葬送了英国的历史地位。“一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越了英国,“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从幕后走向台前,正式取代英国的地位,成为新一代全球霸主。“二战”结束70多年来,英国的实力不断下降,以去年的全球主要经济体来看,英国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经不足4%。大英帝国的崛起和没落

200多年来,英国到底是如何崛起成为全球霸主,最后又是如何一步步失去昔日光环的呢?

17世纪,荷兰是当时的全球海上霸主,到17世纪末,英国逐渐崛起,最终取代了荷兰的地位。英国能够成为新一代霸主,一方面在于荷兰自身的衰落,曾经的海上马车夫失去了进取的雄心,全国上下开始热衷于资本投机炒作,郁金香泡沫成为当时荷兰经济的深刻写照。荷兰甚至将大量过剩资本用于投资竞争对手英国和法国,以赚取更高的投资回报。

和暮气沉沉的荷兰相比,英国在各方面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尤其是进入18世纪之后,英国爆发第一次工业革命,纺纱机、蒸汽机等重大发明纷纷问世,机器大量替代人工,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英国成为当时全球最领先的技术创新中心。

除了技术优势,英国在经济制度上也极其先进,几位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都诞生在英国,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市场之手、劳动分工等先进的经济学理论在英国深入人心,后来的大卫·李嘉图又提出了比较优势和自由贸易的理念。正是由于英国的推动,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全球化,这也为英国崛起带来了巨大红利。

英国经济的昔年和今日1一直以来,英国其实实行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英国在1846年废除了《谷物法》。该法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高关税限制外国粮食进口,保护英国本土的地主和农业阶级。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之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废除《谷物法》在英国掀起了热烈讨论,李嘉图和马尔萨斯曾经为保存还是废除《谷物法》展开激辩。1845年爱尔兰发生饥荒,英国出现粮食危机,必须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此时才终于为废除《谷物法》找到了足够的理由。《谷物法》的废除,标志着英国从农业社会转向了工业社会。当时领导废除《谷物法》的是一位名叫科布登的国会议员,他后来还主动提出单边降低英国关税,并向当时的主要贸易伙伴推出最惠国待遇等自由贸易举措。英国大力拥抱自由贸易,带来了第一轮大规模全球化,全球化红利也为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础。

19世纪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杰文斯,边际效用的创始人,曾经描绘了当时英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的画面——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和西亚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到了伦敦;印度和中国人给我们种茶叶……

英国无可争议的全球霸主地位维持了100多年,一直到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统治地位开始遭遇挑战。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电力、电话电报、炼钢等重要技术得到大规模应用,将人类的生产力再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而这一次,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再是老牌大英帝国,而是美国和德国等后起之秀。

经济史学家在回顾美国历史时,通常将1870年视为美国经济崛起的起点,当时,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不久,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成为美国经济最强大的推动力,美国历史上财富狂飙的“镀金时代”,也正是从彼时开始。到了190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超过了20%,英国的占比大概是19%,其实从那个时候开始,美国已经开始超越英国。只不过在门罗主义的影响下,美国不愿意过多参与全球事务,英国还是继续维持着表面上的全球霸主地位。

如果将第二次工业革命视为美国和英国两大强权的历史转折点,那么英国为什么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了呢?

这其实和当初英国超越荷兰是同样的道理,当重大技术革命爆发时,领先者往往会更加保守,不愿意拥抱时代潮流。对于英国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时,英国其实也有很多重大发明,但是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的不多,因为对于英国而言,运用新技术,就意味着对现有的工业设备等进行重大改造和淘汰。相比之下,反而是作为后来者的美国没有历史包袱,能够最充分拥抱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红利,将重大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美国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英国更多将资本投资于美国,获取投资回报,这和当年英国崛起时,荷兰将大量资本投资到英国是一个道理。保守的先行者宁愿选择获取投资收益,而不愿意再承担创新的风险。

进入20世纪之后,英国在全球舞台的相对实力已经明显下降,不仅是美国,德国等很多欧洲国家的实力也在迅速上升。尤其是“一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英国。不过,“一战”并没有终结英国的全球地位,德国因为战败失去了赶超英国的机会,而强势崛起的美国,还是奉行孤立主义的传统,当时美国总统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设想,在美国国内遭遇了强烈反对,威尔逊总统也被很多美国人视为背离了门罗主义,即使在国联成立之后,美国国会也没有批准美国加入其中。所以,“一战”结束之后,英国至少在表面上还沐浴着大英帝国最后的余晖。

“二战”成为英国全球地位的真正转折点,一方面是由于英国本土遭遇战争的重创,同时,实力更加强大的美国开始改变态度,意识到主导全球事务才更加符合美国利益。“二战”结束后,美国推动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从战后的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至此,英国维持了200多年的全球霸主地位正式移交给美国。

英国经济的昔年和今日22022年8月,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发出警告,英国经济将在今年的第四季度陷入衰退,而且会一直持续到2023年底。就在上个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对英国经济发出警告,表示英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将降到只有0.5%,将成为G7俱乐部中增长最慢的国家。

当前英国经济面临的麻烦,并不只是经济减速这么简单。由于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最新的通胀指数达到了10.1%,创下40年来的新高,尤其是能源价格持续高涨,英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压力越来越大。而英国目前的通胀远远没有见顶,按照很多国际机构的预计,2023年,英国的通胀可能会高达20%上下。为了对抗通胀,英国在去年12月就开始启动加息,截至今年9月份连续加息6次,将政策利率从0.1%拉升到1.75%。利率过快上升,反过来又加剧了英国经济进一步陷入衰退的风险。

在通胀和衰退风险的冲击之下,英镑也持续大幅贬值,最近英镑兑美元汇率跌至1.16美元,创下1985年以来的新低。继最近欧元和美元平价之后,市场预期英镑也有可能和美元平价。

当然,英国经济的麻烦,并不是始于这一轮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二战”之后,英国虽然不再是全球老大,但在全球经济版图上还是相当重要的力量,但是最近几十年,英国经济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直到最近被印度反超,跌落至全球第六的位置。英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和最近几十年来的经济结构转型有直接关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开始推行去工业化的战略,将钢铁、汽车、机械等传统制造业视为夕阳产业,将这些制造业的产能不断转移到亚洲等低成本地区,转而大力发展以金融业为代表的服务业,以及其他一些高科技产业。这种经济结构调整,不只是发生在英国,美国也同样如此。

对于英美这些发达国家而言,当时战略性放弃制造业,当然有其合理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从事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下降,传统制造业的确已经难以满足其发展需要。而高端服务业既能赚取更高的利润,也更能满足其本国需求。所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也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当时也被普遍视为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志。

以英国来看,作为一个靠工业革命起家的国家、曾经的世界工厂,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非常彻底。上世纪80年代,制造业在英国经济的比重接近三成,但是进入20世纪之后,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10%,服务业产值的比重则高达80%左右。尤其是伦敦,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金融中心,这也是英国战略转型成功的标志。

不过,无论对于英国还是美国,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过猛,最终带来了产业空心化的后果,而实体产业过度空心化,也带来了大量的贸易赤字,众所周知,美国是长期以来的贸易赤字大国,其实英国也是如此,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贸易赤字的状态。尤其是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和英国都开始反思过去几十年去工业化的失误,并且不约而同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战略。最为人熟知的是美国,特朗普时代一再提出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并且不惜和中国大打“贸易战”。

英国也在次贷危机之后开始重新对制造业进行战略部署,并且在2013年提出了一份关于复兴英国制造业的报告,名为《制造业的未来:英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The Future of Manufacturing:A New Era of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for the UK)。该报告规划了2050年的英国制造业蓝图,重新定义了制造业的未来,认为制造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之后进行销售,而是要打造一条以生产为中心的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核心是服务和再制造。

虽然英国意识到了制造业空心化的危害,但是想要短期之内就重现昔日世界工厂的辉煌,也并非易事,尤其在全球都开始重新重视制造业的大背景下,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开始以各种办法争夺制造业高地,通过劳动力成本优势、税收优惠、产业集群优势等展开竞争,相比之下,英国发展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并不突出。

虽然今天的英国经济麻烦缠身,远非昔日可比,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英国经济已经一无是处。在很多领域,英国依然具有很强的实力。

英国经济的昔年和今日3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服务业。当年英国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服务业,虽然带来了制造业空心化的后果,但是服务业也的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英国众多的现代服务业中,金融业是最典型的代表。全球主要几大金融中心,伦敦和纽约长期排名前两名,整体实力强于法兰克福、巴黎、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东京。虽然融资能力不及纽约的华尔街,但伦敦是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场、最大的保险市场、最大衍生品交易市场以及最大的黄金现货交易市场。

除了服务业之外,英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也有很强的实力。虽然过去几十年,英国将大部分中低端制造业转移,但是在部分高端领域依然保持领先优势,比如在航空航天领域,英国拥有罗罗公司和英国宇航,前者是全球第二大飞机发动机制造商,后者是全球第三大军事防务公司。

英国还是重要的能源大国。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英国开始大规模开发北海油田,北海油田凭借优秀的品质和稳定的产量,成为全球重要的石油供应来源。基于北海石油创立布伦特原油期货,现在和纽约原油期货一起,成为原油期货指数的两大标杆。凭借北海油田的丰富资源,英国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能源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油气收入一度成为英国重要的经济来源。不过,北海油田在1999年开发达到高峰之后,英国从本世纪开始又重新成为能源净进口国。随着近期国际市场上能源价格面临历史性波动,英国国内开始讨论再度加大对北海油田的开发利用。最新上任的首相特拉斯就曾经表示,将批准在北海进行更多的石油钻探。

除此之外,英国还具有极强的软实力,最终也转化为英国经济的竞争力。比如旅游业,由于英国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大英帝国辉煌时期几百年的历史文化,对于全球游客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全球旅游市场排名中,英国的排名始终高居前列,尤其是伦敦,一直是全球游客最想去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有很强的实力,尤其是电视产业,仅次于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电视节目出口地。在很多年轻人心目中,对英剧的追捧丝毫不逊于美剧。

今天的英国虽然今不如昔,但是几百年的积淀犹在,即使相对实力下降,但在未来很长时间里,都将依然是当今世界非常重要的一极。虽然英国的实力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但是几百年时间里,英国一直保持着一定的全球影响力,始终没有沦为二流国家,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英国经济伊丽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