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弹幕君薛宝钗
作者:闫晗《红楼梦》里王熙凤对薛宝钗处事的评价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可薛宝钗实际上对很多人和事都有自己的看法,时常客串一下“弹幕君”,对周围的人和事进行点评,其犀利程度不逊林黛玉,怪不得她俩能成为好姐妹。
当刘姥姥在大观园饭前开始一番滑稽表演,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的时候,众人被滑稽的情景逗笑得千姿百态时,却没有提到薛宝钗在做什么,也许是矜持敦厚者的笑态不好写,也许她没有笑——出自淑女的家教,或是她不太欣赏这种粗放的表演。她喜欢精致一些的玩笑。
薛宝钗更能欣赏林黛玉的笑话,在第四十二回,黛玉叫刘姥姥是“母蝗虫”时,宝钗对她的促狭嘴十分欣赏,说黛玉用的是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删繁就简润色比方出来,薛宝钗还联想起凤姐来,说她没文化,没有林黛玉的幽默有韵味:“世上的话,到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
说起来,王熙凤常常是薛宝钗公开场合拿出来作比较的对象,比如当着贾母的面,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大约都是实亲,评价起来无妨,加上王熙凤的口齿才干可称得上标杆,拉出来跟林黛玉和贾母这样的一流人物对比也不算贬低。薛宝钗给人起外号是一绝,公开发表过的精辟又无伤大雅,起海棠诗社时说贾宝玉是“无事忙”“富贵闲人”,香菱学诗时她给史湘云和香菱起外号“诗疯子”和“诗呆子”,亲切又俏皮。
惜春因为要画大观园,想跟诗社请一年假,林黛玉又开始发挥幽默感:“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反语,对比和铺陈,包袱抖得很响。宝钗点评说,“又要照着这个慢慢的画”最妙,话虽是淡的,回想却有滋味。薛宝钗这里倒像是林黛玉的捧哏。
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宝钗和黛玉互诉衷肠的时候,宝钗说了一句“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反驳并羡慕地说:“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家里仍旧有房有地。不过是亲戚的情分住在这里,不曾沾贾府的光,要走随时可以走。”宝钗宽慰黛玉,其实也是为自己感叹:“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知道的”,不评价也是一种评价。之前她在贾宝玉和袭人面前为哥哥辩解,说的“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说什么”,把缺点也说得像是表扬似的,显然在林黛玉面前更真诚一些。
薛宝钗可以做专栏作家,她似乎永远可以跳脱出来冷眼旁观,把这个人看得明明白白,客观得近乎刻薄,像网站上善于吐槽发弹幕的人,对表姐,对哥哥,也都毫不客气,像是在说不相干的人。她把世间人情世故看得太透,看似无情却有情,这并不耽误她帮助别人,尽可能做一个好人。 薛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