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读图书奖新知TOP10
作者:普光子《重审近代中国的结社》
作者:孙江
商务印书馆
如果你以为此书中的“结社”,是文学爱好者笔下的“海棠诗社”之类,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里提到的“秘密结社”,会、匪之分,等等,都是人们一般不会去触及的题材。也正因如此,这本书具有了一种独特的价值,也帮我们更好地了解近代中国社会,何况该作者还在其他著述中试图在思想与社会之间重审“近代”。——董强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秘密结社,由于他们是秘密的,又是民间的,属于下层人物,留下的资料很少,这就有了种种流言、传说,甚至谬见。这本书以民国以来的结社为对象,从理论和实践上重新认识中国的结社,作者写作立场公允客观,同时搜集了许多资料,进行了广泛而又有一定深度的分析。这对研究中国社会、中国历史都极为重要。作者的探讨是有创造性的。——梁小民
《病人家属,请来一下》
作者:王兴
上海译文出版社
随着中国癌症病人的增多,病痛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寝食难安。治疗疾病既是个科学问题,同时也涉及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经济能力、观念意识,还有病人家属与医生沟通的能力,等等。病人、家属与医生存在着知识上的天然不平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通过合作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王兴医生能够为病人、家属搭建这种合作的通道,从科学到人文、心理照顾到他们的需求,文笔生动又幽默。这本书写得通俗流畅,对于面临癌症的家庭来说,是对身心都有帮助的科普读物。——吴琪
《北方有棵树:追随大自然的四季》
作者:欧阳婷
商务印书馆
《北方有棵树》的文字和内容都很过硬。最近爱好者撰写植物的图书已经不少,此书是其中的优秀者。作者没有专门修习过植物学,但自学的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描述准确,分类清楚。此书出版前我就看过书稿,感觉非同一般。出版后也确实受到读者广泛好评。此书有示范作用,表明普通人也可以熟悉身边的植物,成为对植物有情感的专门家(不同于科学家)。作者为女性,也印证了全球范围内植物博物学的一般规律,近代以来西方有大批这样的作者与植物亲密互动,书写人与自然的独特篇章。相信此书对中国专业作家队伍应当有启发(中国当代作家对自然的观察很不够)。书名,也起得好!——刘华杰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作者:兰小欢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的市场经济是政府建立的,政府不仅规范经济活动,而且还直接从事经济活动。在中国经济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中国经济一定要把政治体制与经济结合起来,政治中有经济,经济中离不了政治。在“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看来,这种模式是不好的,但它在中国的存在是由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的特殊性决定的,具有中国特色。应该承认,中国改革的成功以及几十年来经济的巨大发展还是靠这种模式。本书正是按这一思路来分析中国经济。政府合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相当大的自治权,这种自治权促进了各地经济发展,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投资不仅优化了基础设施,也促进了其他投资。但分税制下的土地财改与土地金融也增加了地方的财务风险。中央政府的诸多政策是促进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也引起诸多问题。本书是分析中国经济一本独特而优秀的著作,它把政治与经济结合在一起的角度使分析现实而深入,同时它也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上升到理论层次。它不是一味唱赞歌,也不是以批评为中心,而是实事求是地分析成绩与问题,这样的分析令人信服。全书理论与实际结合恰当,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又不令人读来觉得抽象乏味,了解中国经济可以从这本书开始。——梁小民
《算法的力量:人类如何共同生存?》
作者:[英]杰米·萨斯坎德
译者:李大白
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人造智能不只是幻想和展望了,算法早已进入我们的生活,多数因其便利而迅速让人习惯,也有一些引起震惊,比如突然击败了毫无思想准备的人类围棋高手。比如迅速而大范围改变了选民意志,引发不可思议的国家政治生活动荡。比如出乎所有军事战略分析家意料之外,让看似较弱方在战场上表现优异。人们意识到一个由智能算法重新组织的社会正在来临,却还没来得及从伦理、司法和政治学角度对那个社会进行充分思考。对于所有这些情况,本书提出了很多极具启发性的观点。——小白
各种就智能化将会取代活人的忧虑的讨论,正反映了这个忧虑其实不足为虑,因为人们能够预见和讨论的危险是不会“精准发生”的,要发生也会以其他的形态发生。在《算法的力量》中,作者把一大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过去,让读者看到,如今世界的种种技术现实,原来早已是半个世纪乃至一个世纪之前的人们展望过的。这就缓和了许多焦虑,并使我们能以更公正理性的态度来思考大数据时代所需要的全新的政治理论。——云也退
《从灵光殿到武梁祠:两汉之交帝国艺术的遗影》
作者:缪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对汉代建筑、孝堂山祠画像、灵光殿、武梁祠,已经有许多精辟的分析(如巫鸿先生的分析),但作者的分析不仅涉及范围更广,包括的内容更多,而且从中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本书是一本学术水平相当高的专著,但每一个“门外汉”都可以读懂,并从中获得新见解、新知识、新视角,专家亦可从中受到许多启发。兼具雅俗的学术风格,是可喜的探索。最后应该指出,这类艺术书籍的编辑和印制极为重要,三联书店出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尽善尽美”,让读者看着舒服,爱不释手。——梁小民
《从灵光殿到武梁祠》是一部研究中国绘画“谱系学”的著作。这一谱系的开端发生在汉代中后期,即因为汉代意识形态的确立和传播导致了商代的纹样传统向汉代的状物传统的转折。这样的研究思路非常接近晚近的文艺社会学传统。不过,跟这类文论传统所惯常的纯粹理论思辨不同的是,这本书是建立在物质性的视觉材料和文字文献的基础上的,因此具有实证的特征。——汪民安
《AI未来进行式》
作者:李开复/陈楸帆
浙江人民出版社
这本书试图将虚构的叙事与非虚构的科技评论结合,展现20年后被AI技术深刻改变的人类社会图景。书的一半是10篇科幻小说,每篇对应一类科技应用,另一半是技术分析和科普,给文学故事提供科技现实的土壤。科幻小说部分对不太懂技术的读者十分友好,基于现有的技术发展对未来进行想象性描述,故事的设计也比较有意思。科技评论部分则是理性现实,整本书对于AI可能带来的变化和种种社会问题,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吴琪
《AI未来进行式》毫无疑问是对图书创作模式的一次大胆尝试。它将优秀科幻作家陈楸帆的AI科幻作品与前沿科技领袖李开复博士对Al的解读结合在一起,呈现了关于AI技术的一场思辨盛宴。从阅读的立场上来看,这本书未必能够满足追求科幻快感的读者,或是求索科学真知的读者,但这恰恰体现了前沿科技在科幻与科普创作中的桎梏。科幻传播了名词、意象、概念,却为了艺术性而不得不“失真”;科普传播了事实、数据、原理,却往往受限于真实而丧失了读者。两者的唯一共通之处在于:对科技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而这也恰恰是《AI未来进行式》得以成立的根基所在。——叶盛
《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清代以来的法律社会史》
作者:赵刘洋
大学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的问题意识和写作策略顺应了方兴未艾的一个学术潮流,即摆脱植根于西方传统的“现代主义范式”,将中国问题放置到源初的发生领域,讲述一个更具内在视角的复杂故事。从全书呈现的效果看,作者能够基于扎实的档案研究,结合自身的经验观察,用中国经验调整和挑战西方理论,可以说部分实现了写作初衷。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作者似乎仍旧没有跳出“现代主义范式”的如来佛掌,因为针对“中国法律是否以刑为主、缺乏民法?”“法律的主要目的究竟是控制社会秩序还是保护个体权利?”等问题,无论答案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仍旧是在给定的议程中发问和作答。所谓中西比较,仍旧是以西比中。——周濂
婚姻家庭制度是最能体现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道德价值和性别平等状况的基本制度,从抽象原则和“普世价值”的角度很难对之做出有深度的研究,社会史是一个非常妥当的视角。《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选取妇女自杀和离婚两种现象作为考察重点,梳理了清代到当代法律中的相关规则如何对待这些现象,而法律的介入又如何影响了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处境,揭示了法律与社会在婚姻家庭领域的复杂互动。——郑戈
《洋为中用:中国法政知识考古》
作者:王人博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学东渐百余年,如何让西方概念在这片国土上落地生根,嫁接开花,依旧是理论与实践的艰难课题。一个可行的思路是,通过考古西学概念中译名的语义变迁,经由解释学的创造进行思想的转化。本书围绕中国宪制文化的核心概念,如人民、共和、宪法、国体、民主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对于其他人文学科具有典范性的意义和价值。——周濂
从关键概念入手,对中国宪制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福柯式的知识考古学研究。对于法律界尤其是法学界人士而言,当然有着重要的学科意义,而对普通读者而言,也是重新认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的一面镜子。那些耳熟能详的宏大词汇,在我们的现实中究竟以何种样貌存在、应该以何种样貌存在,也许值得每一个今天的中国人深思。——石一枫
《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
作者:[法]皮埃尔·克拉斯特
译者:陆归野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克拉斯特抱着人类学家极大的热情与可贵的天真,走进当时正在消失的瓜亚基印第安人部落,虽然研究的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在“侵扰他们的自由,谋划他们的死亡”。在此之前,人们观察印第安人总是从“没有”的角度来理解,他们没有书写、没有历史、没有建立国家的能力,克拉斯特通过自己的研究,看到了印第安人眼中的社会权力不同于国家社会中的社会权力。他没有对这个群体做整体性的预设,也没有对材料做刻意的编排,这种“天真”使他看到了不同于之前研究定式的鲜活材料,反而有力地提出了“反国家的社会”的观念。文中关于仪式、食人、生与死这些故事的描述,引人入胜。克拉斯特的书写也非常敏锐独特,使得这本学术研究读起来非常精彩。——吴琪
为构思一部新的幻想小说,我挑了两部人类学著作重读。其中一本是出版于1987年的《第一次接触:外部世界与新几内亚高地人的遭遇》(First Contact:New Guinea's Highlanders Encounter the OutsideWorld),另外一部就是这本《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两本书同样能把读者完全引入到“另一个世界”中。《编年史》英文版译者、美国小说家保罗·奥斯特推荐说,作者如同优秀小说家,精确、大胆又自洽。作者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进入巴拉圭密林食人族土著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试图以不受民族学元知识干扰的方式直接陈述所见所闻。这本书既充满感性,以编年史般的结构讲述了一个民族如何渐渐消亡;同时也极其深刻,因为它展现了这样一种人类社会,在那里,人类政治仍处于某种“前政治”的状态。——小白 新知行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