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精选 | “世界工厂”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往期精选 | “世界工厂”的机遇与挑战0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和大城市相比,中小乡镇的安置成本和生活成本更低,在我国推进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中,可以和大中城市形成良好的配合和补充。不过,中小乡镇的最大挑战在于就业机会不足。如果没有足够的就业支撑,生活成本再低,也无法对农民形成吸引。所以,发展小镇经济,在农村就近创造出大量就业机会,将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形成有力支撑。

新一轮的乡镇经济如何振兴,我们选取了多个有代表性的小镇作为报道重点,从这些微观层面出发,或许可以获得更多的思考和答案。

往期精选 | “世界工厂”的机遇与挑战1>">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海外订单从断崖式的下跌,到爆发式的增长,疫情期间的中国外贸何以逆转?这就是我们这期封面故事想要了解的核心问题。

那么,中国外贸发生了哪些实际上的变化?中国外贸的短板和优势是什么?以及一家国际性的企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带着这些疑问,本期记者探访了传统制造业的家电企业格兰仕、主攻线上市场的办公椅企业、在美国知名度很高的生产充电配件的企业安克、美国畅销的羽绒服生产厂家Orolay等外贸企业,了解他们是怎样适应新的形势,在新一轮竞争和挑战中脱颖而出的。

往期精选 | “世界工厂”的机遇与挑战2>">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随着经济向前发展,工业占GDP的比重下降,服务业占比逐步上升,“大力发展服务业”成为目标,工业仿佛不再那么重要了。这种声音很容易让我们把目光看向美国。美国从世界工业强国到去工业化,它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达80%以上,可是我们经常看到美国工业空心化的弊端和制造业回迁的新闻。当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服务业而远离工厂时,我们如何看待制造业在经济和生活中的价值?

往期精选 | “世界工厂”的机遇与挑战3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中国在整个非洲设立的各类企业已经超过3700家,对非洲全行业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60亿美元。从工矿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再到服务业升级,今天非洲的几乎每一个经济部门都不乏中国资本和中国企业家的身影。非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走出去”的桥头堡。

往期精选 | “世界工厂”的机遇与挑战4>">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对于中国而言,贸易战其实并不可怕,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在外部压力之下,反而有可能加速国产高端制造业的崛起,真正的挑战其实还是在于自己。在当前全球产业转移的第四次浪潮中,如果低端制造业持续向东南亚等地流出,而高端制造业也开始向外转移,中国可能会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风险。反之,如果中国能够把握住这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完成制造业升级,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所谓的贸易战,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

记者分别走访了印度班加罗尔、越南北宁省工业区、中国丹阳与温州,试图了解我们身边产业转移的现状。我们从微观具体的调查入手,来感知这一正在发生的全球浪潮,将如何持续变化。

往期精选 | “世界工厂”的机遇与挑战5>">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从中国经济来看,唯有民营经济从低谷中走出来,才有可能拉动中国经济摆脱困境,否则仅靠国有企业,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还会越来越大。这几年民营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挑起中国经济的大梁,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局面也很难维持。国企这几年的利润大增,主要是依靠供给侧改革带来的上游原材料涨价,但是我国对上游原材料没有太大的定价权,依靠原材料涨价的增长模式很难持续,同时,还会给下游产业带来损害,甚至诱发通货膨胀,将中国经济拖入滞涨的泥潭。唯有民企和国企共同百花齐放,才可能形成拉动中国经济走出低谷的合力。

往期精选 | “世界工厂”的机遇与挑战6>">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财富的两极分化与中国城市化运动同步。大量劳动者与乡土分离,他们进入城市,却难以在城市立足。

富士康的管理者以简单强硬的方式打造出效率最高的代工帝国,廉价的人力资源与高超的成本控制能力构成了它的核心竞争力。“不做品牌”是郭台铭的企业战略,也是对服务客户的承诺。“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这既是富士康的成功秘诀,更是制造业的价值体系。在其中,劳动力,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始终处于底端的底端。

往期精选 | “世界工厂”的机遇与挑战7>">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中国的企业家们也曾兴奋地认为,他们等到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即世界重工业向中国大转移,他们可以利用这种转型进入更高端领域,为全世界造纸、造钢铁、造船、造汽车甚至造飞机。如果中国拒绝这个重新分工的机会,无异于自废武功。但恰恰在这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作为拉动中国这架大车最重要的引擎——“中国制造”却陷入了一种复杂的境地。

实际上,中国要面临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全面提高13亿人的生活水平,并在短短几年内走完别人在几百年内走过的工业化道路。这本质上是一场全球化的冲突,中国的难题就是世界的难题。“中国制造”由此必须在国内与国际、发展与资源的双重压力下寻找出路。

往期精选 | “世界工厂”的机遇与挑战8>">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瓷曾经是景德镇的图腾,但现在,超过4000家的瓷器作坊每年只能给地方政府少得可怜的利税收入,它们统共甚至及不上一家原先生产直升机的昌飞集团提供利润的1/10,这家本地企业生产的“昌河北斗星”被当作出租车每天不分日夜拖着尾气奔跑在景德镇的大街小巷,成为一个工业化标签。

很少有人愿意相信出售瓷器的赢利如今能拯救这个古城,一名地方官员对记者说,景德镇复兴的希望,是“千年瓷都”的品牌和这里成千上万亩尚未开发的土地,“它们是更现实的资金来源”。据说,除了正在升温的房产项目,从前年开始,几个规模过亿、主题相同的陶瓷交易城已经在景德镇落地生根。“用土地换发展,这的确是更为实用主义的决策选择”,白发苍苍的景瓷专家欧阳世斌说,“但对景德镇来说,它是一次危险的救赎”。

往期精选 | “世界工厂”的机遇与挑战9>">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可以想象,10年之后,会有一些中国城市,跻身到世界体系的中心。全球化车轮的旋转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体系的格局,过去是某些国家位于中心,而今天的中心更像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联邦,不是某个国家,而是全世界的某几个城市。在最近的20年中,大批的中小城市和县城趋于破产,投资的集中将会继续加剧马太效应在中国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蔓延。如果不能抓住资本传来的接力棒,不仅永远处于边缘,和你的身旁都可能越来越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