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EF就是个“战略补丁”
作者:宋晓军当地时间5月20日,美总统拜登开始了他上任后的首次“亚洲之行”。同一天,美国“夏威夷公共电台”新闻主管多尔曼(Bill Dorman)写了一篇题为《拜登政府带着“新经济框架”访问亚洲》的短评。鉴于多尔曼提到的“新经济框架”就是拜登政府于去年10月在东亚峰会上提出的“印太经济框架”构想(IPEF),同时在拜登出访前国内媒体又对IPEF做了不少“热评”,于是我就确定了这期专栏文章的标题。
首先解释一下“战略补丁”的第一层含义。2019年6月1日,特朗普政府的国防部发布了美国首版的“印太战略”。时隔两年多后的2022年2月11日,拜登政府再以政府名义发布了新版的“印太战略”。简单说,特朗普版的“印太战略”更具军事色彩,而拜登版的“印太战略”则添加了更多的经济色彩。比如在拜登版的“印太战略”中强调,在未来12~24个月要推进的10项核心工作中,前两项核心工作,就分别是“向印太地区投入新的资源”和“引领印太经济框架”。同时在第二项核心工作中还强调了“将我们与该地区的经济联系扩大一倍”。如果从白宫版的“印太战略”内容上看,IPEF无疑被赋予了“战略补丁”的第一层含义。
接着再说“战略补丁”的第二层含义。就在拜登开始其“亚洲之行”的当天,美知名智库“企业研究所”两位学者法拉利(John Ferrari)和伊格伦(Mackenzie Eaglen)在《防务快讯》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两位专门研究国防预算的学者在这篇题为《五角大楼对国会说:通货膨胀……什么通货膨胀?》的文章中称,针对国会担心目前的高通胀对未来国防的影响,国防部在回应国会的12页备忘录中,根本没有把目前的高通胀对2022~2023两个财年国防预算影响的真实数据上报,同时国防部也不打算聘请任何外部机构研究通胀对军队的影响。他们认为这样下去“军队将会用脚投票”。如果从“预算是战略的体现”的视角上看,IPEF就又被赋予了“战略补丁”的第二层含义。
最后说一下第三层含义。今年的3月28日拜登政府已将本届政府发布的新版“国防战略”加密版提交给了国会。目前虽然新“国防战略”的非密版一直没有公布,但在此前美防长奥斯汀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一体化威慑”(integrated deterrence)就是新“国防战略”的基石。比如在2021年7月27日美国防部网站上发布的一篇题为《奥斯汀讨论未来印太伙伴关系的必要性》的报道中,就展示了奥斯汀在一次公开讲演中对“一体化威慑”的定义:与盟友和伙伴同步使用所有军事和非军事工具。值得注意的是,随后这一“定义”曾多次被引用和解读,而最多的解读就是将“非军事工具”说成是经济工具。很显然,这就为IPEF赋予了更具体的“战略补丁”的第三次含义。也就是说,若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下降,其新版“国防战略”的基石就会动摇,进而其对印太地区的“繁荣与安全承诺”就会大打折扣。
说到IPEF“战略补丁”的含义,不能不让人想起2010年奥巴马政府曾辩称为了防止中国在21世纪制定“贸易规则”,美国必须要加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然而在2016年2月,奥巴马政府签署TPP不到一年后,特朗普政府一上任就宣布退出TPP。如今当拜登政府再次高调推出IPEF时,中国不仅已签署了涉及亚洲大部分地区的贸易协议,而且中国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上也取得了长足进展。那么接下来,中国在面对美国打了“战略补丁”的所谓“一体化威慑”时会不会更加淡定呢?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