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调节障碍者自救指南

作者:欧阳宇诺

愤怒调节障碍者自救指南0在医院缴费时,因为自助缴费机都瘫痪了,我只好在人工收费窗口排队。前方还有二十余人,队伍缓慢前移。我一边读小说一边耐心等待。突然,我的帽檐下掠过一道黑影,一位身穿黑色西装、头发花白的人插到了我的前面。我惊愕不已,急忙回头看看后面,身后十余人的长队蜿蜒曲折,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他前方一米处是队尾。

插队者虽然头发花白,但站姿标准,身体笔直,毫无佝偻之相,所以,我无法判断出他的年龄,也许他年纪颇大,也许他只是一位一夜之间愁白了头的年轻人。他目视前方,并没有回头向我解释他插队的原因或表达歉意的意思,显然,他认为他没做错什么。大概是我的棒球帽檐及沉浸式阅读给予了他一种错觉,令他感觉自己不道德的行为并未被人察觉,他的背影似乎还透露着一丝恬不知耻的得意劲儿。

上幼儿园时,我喜欢以原始的方式教育那些“得罪”我的同伴,虽然我的身形一点也不强壮,但身高是我的绝对优势。如果妈妈忘记给我剪指甲,那我就多了一份“武器”。向他们施以“重拳”之后,我还会用指甲在他们脸上留下长长的划痕,以令他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记得与我保持距离。打完之后,我快速跑离“案发”现场,找到老师,挤出眼泪,博取同情。此刻,我抬头看看医院内的摄像头,又在脑海中回忆了相关法律法规,觉得童年时解决问题的方式已经不适用了。

如果我动手殴打这位插队者,根据情节轻重不同,我将被处以不同天数的拘留,或不同数额的罚款。如果控制不好力度,不慎将其打成了轻伤,或导致其残疾等,那我将承担刑事犯罪责任。所以,我不能采用武力来教育他,但我宁愿相信,离开幼儿园以后,是追求体面的个性阻止了我在公众场合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美国作家乔纳森·弗兰岑说:“个性是社会性的建构、基因性的建构、语言性的建构,是靠教养构建出来的。后现代主义的错误之处在于,在所有这些背后假设了一种无效性。其实那并不是无效性,而是某种原始、令人惊骇且深不可测的东西。”此时此刻,我深深鄙视自己的教养构筑出的个性,为了这份被认可的个性,我压抑了自己对这位插队者深深的愤怒,错失了采用原始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自在感,这对我的健康有害。

对插队者的愤怒转化成了对自身懦弱个性的愤怒,离开医院后,我找我的闺蜜吐槽。闺蜜说,因为我平时吃得太少,所以名为“应激激素”的皮质醇水平较高,这导致面对烦心事时,更容易情绪化,反应也更强烈。为了帮助我调节愤怒情绪,她决定带我去烤肉店吃肉喝酒,随着酒肉的减少,我的皮质醇水平会降低。以后要吃饱了再去医院。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