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188)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一楼起火之后

我所在的小区有几栋住宅楼面向街道,下面两层是门面,而朝向小区里的几栋楼宇则在底层没有门面,全部是住宅用房。当初,为了求个安静,我特地选择纯住宅楼。住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有人在二楼开了美容店,还有人在一楼开了理疗店。

很多邻居对住宅楼中开设商户的情况颇为不满,有的以不交物业费为筹码给物业管理方施压,有的则向社区街道投诉,但最终都不了了之。还有人开玩笑道:“越投诉,人家生意越好。”

然而,几个月前的一场火灾,让大家的神经绷紧到极点。一个周末中午,我们正在四楼的家里吃午饭,突然闻到一股刺鼻的浓烈气味。很明显,这是哪里起火了。我们赶快把家里的火关了,戴上口罩拿着毛巾准备从消防通道跑到一楼先撤出楼宇。然而打开家门,人瞬间就被楼道里充斥的浓烟给逼退了回来,此时的楼道不适合撤离,所以赶快关上了门,大家站在阳台上准备视情况采取下一步行动。

阳台下是一片草坪,几名物业保安带着灭火器跑了过去,不远处聚集了很多人在大声嚷嚷,邻居说我们这栋楼一楼的理疗馆起火了,物业人员用灭火器迅速控制住了火势。所幸小区几公里外有一个消防站,火被及时扑灭,除了烧坏理疗馆里的东西外,没造成其他损失。

消防人员离开后,浓烟慢慢散去,惊魂未定的居民们再一次深入讨论如何才能消除安全隐患。大家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找物业,有的报警,有的到社区街道投诉,有的去政务网站上留言,盼望着这次能实现目标。可一段时间过去,理疗馆的老板退租后,出租房的房东又主张自己愿租给谁就租给谁。物业表示能理解大家的想法,但他们没有执法权,社区民警回复这事可协调但也不是自己的职责范围,社区街道同样是苦于没有管理职责,网上留言所得到的回复也是建议及时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联系。

其实,相关法律早已明确,住宅楼内不能用于商户经营等活动,但出于住宅房子的租赁成本比门面或商务楼宇更低的原因,很多住宅成为了一些商户甚至企业的营业场所或产品库房。只要不出事,职能管理部门通常不会采取管理执法措施,该运行的依然运行。

个把月之后,原本起火的店面又重新开起来了,居民们都很无奈,这些商铺什么时候才能远离住宅楼呢?

(读者 李利利)门头房的纠纷

老赵在镇上的商业街经营一家电动车车行。最近两周,他的车行遇到了麻烦。镇上放高利贷的老郭三番两次找上门,声称自己已取得了门头房的产权证,希望老赵尽快腾房。

老赵对此非常不满,他怎么也没想到小胡会把门头房又卖给了老郭,而且老郭居然办下了产权证。事情是这样的:这套门头房,原来的产权人是小胡的父亲老胡。五年前,老胡还在世的时候,老赵开始租用老胡家的门头房,老赵每年向老胡支付租金,从不拖欠。认识久了,又都在一个镇上,老赵和老胡还成了朋友。去年老胡夫妻俩因车祸去世,老赵的房租开始转到小胡的账户。今年年初,小胡找到了老赵,说想把门头房卖掉凑点钱做生意,问老赵有没有买房的意向,价钱好商量。老赵的电动车生意在镇上已经干出了名堂,不想轻易挪窝,早就想买下这处房子。小胡提出房子要卖20万元,老赵也爽快地同意了。

两人签了合同,老赵付了3万定金,约定好付款期限。本以为很快可以办理过户,没想到这时小胡道出了自己的苦衷:“之前家里做生意需要用钱,房子在银行做过抵押贷款。房子要过户,我得先解除抵押,房子解押,我还差3万,您能不能借我点钱?”

老赵这才意识到买房这事大意了,但购房合同已经签了,他也没办法。再说,20万元拿下这套门头房,他还是满意的。老赵和小胡商量:钱可以借给你,但也不能白给你。定金和借给你的钱一共6万元,现在房子抵押了,存在风险,所以我们干脆补签一个租赁合同,一年租金5000元,签约12年,从今天开始算,而且要在新的租赁合同中约定,如果咱俩的买卖行为完成,租赁合同自动失效,怎么样?小胡也立刻答应了。

自从借钱给了小胡,老赵天天催小胡去银行解除抵押。小胡开始还敷衍两句,后来干脆就不接电话了。老赵找上门,发现小胡早就不在家里住了,邻居们说,小胡搬走了,谁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

自此之后,老赵这心就一直悬着。如今,老郭出现了,拿着门头房的产权证,理直气壮地催老赵赶紧腾房。开始还是商量的口气,后来,老郭干脆到供电所断了门头房的电——老郭手里有产权证,他有这个权利。再后来,老郭还以修屋顶的名义运了一车渣土堆到了门头房门口,目的就是不让老赵安心做生意。渣土运到门口的当天,老赵马上报了警,警察听了双方的情况后说,买卖不破租赁,而且租赁一方有优先购买权,何况老赵早就签了买卖合同。这事错在小胡,你们要解决问题,最好先找到小胡,不然只能去法院了。

(读者 蒋霖)绿化的争论

眼下正是春末夏初,草木疯长的时节。“五一”前,公司派人拉来几车草皮,组织十几个绿化工人干了两天,又铺又耙,外带天天喷淋浇灌细心呵护,为了让办公楼周边绿得统一,绿得没有一棵杂草。

因为有着午休散步的习惯,这些草皮的变化每天都被我收入眼中。刚铺上的草皮浓密整齐,盖在之前萎黄疏落几处斑秃的草地上,如同为办公楼镶了个绿色的裙边。

可是只带着薄薄一层土的草皮要想在新地盘扎下根也不是容易的事儿。厂区基建期回填的土都是黄土坷垃,基本没有腐殖质,浇点水就变得黄硬板结。春天的干热风一刮,即使天天浇水,草皮也很快就干了。于是没几天,新铺草皮的颜色就不一致了,尤其是大楼的阳面,太阳晒得着的地方,绿草中开始渐渐夹杂着黄色的身影。

远离办公楼的另一处绿地没有得到那么多关注,但几场春雨下来,也变得绿意盎然,只是不如人工草皮那般整齐划一,随着地势的高低起伏,水洼的深浅不同,小草也高矮稀疏各不一样。

这处绿地的最大特点就是人工干预少,原生态。早春,草地还没有“春风吹又生”,深紫色的紫花地丁就已经早早地报了春时,那会儿绿化队的工具都还没收拾出来。无需人工松土,也不需细雨浇灌,紧接着上场的有一大批本土植株,叫得上名的有蒲公英、地黄、荠菜、野蒿。有一种叫不上名的野草,贴着地皮生长,绿豆大的小白花却格外生动,五瓣的花朵给人数学图形般的严谨感,一簇簇地漫生着,蹲下来细看,真是要赞叹自然造物的美妙。也正是因为蹲下来才发现,这些野草的下边竟滋生出更矮的一层生态——苔藓,绿色的地衣盖住了黄色的土块,随着雨季的到来,苔藓的面积会更大,这片少人管理的草地其实已经自己发展出一种生态。

对于这片原生态草地的管理,其实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拔除野生杂草,恢复草地的整齐,一种是放手让本土植物自由生长。第一种方式当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春天除草,夏天剪草,浇水、施肥,都是管理成本。第二种方式其实是如今园林绿化的新理念,利用本土植物的适应性,营造自然的生态景观,在绿化上的投入也会更经济。只是这种新观念有时在不太懂行的领导看来是“疏于管理”“影响公司形象”,弄得绿化队不得不花大力气养护娇气的人工草皮。

(读者 河虾) 租房草皮读者来信

上一篇: 失业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