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用的App里散落的回忆

作者:栀子

弃用的App里散落的回忆0我有一个随身携带的小记事本,上面按照各类App的功能,分门别类地罗列着登录名和密码。其中就有些非必要的App我已经很久没用了,也提不起继续使用的兴趣,但我没有从记事本上将这些账号、密码抹去,仿佛如此,便保留着一个通往过去某扇门的钥匙,可以随时按图索骥般地开启一段回忆。

回想最初安装上这些时下流行的App时,它们就像种在手机里的兰花草,我岂止是“一日看三回”,简直是“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迷人之处就在于它们既是个人园地,又是公共空间。你可以纯粹依个人兴趣而自得其乐,也可以以交友为目的而享受分享、互动的美妙。

Vlog刚兴起的时候,各类拍视频软件在手机上争奇斗艳。那时候,我经常拿着手机四处拍来拍去,然后又乐此不疲地将这些视频片段串连起来配上背景乐,发表在自己的个人主页里。天空的云朵、猫咪的睡相、台风天的雨水落在水洼里泛起的涟漪……目之所遇,一切皆可入镜。那段日子,我对生活的观察空前地细致入微。

唱歌类App我也着迷过一阵子。我很喜欢唱歌,但又排斥KTV那种社交性比较强的嘈杂场所,手机里的KTV给了我一个最佳选择。我常常避开室友,找一处僻静角落,跟着耳机里的伴奏唱自己喜欢的歌。唱到动情处,我不禁提高音量,也不管会不会有经过的路人被我的“鬼哭狼嚎”吓一大跳。不过,这倒是又让我多了一重“曲有误,周郎顾”的幻想。

这些热门App里,每天都上演着众生相。它们填补了我在现实中欠缺的与人交流、窥探他人世界的乐趣,留下许多以文字、图片、视频、声音为形式的记忆线索,并在无意间记录了那个爱笑爱闹、表达欲旺盛的年纪。那时候的我,手指与目光在各个App间辗转,贪婪地汲取着单纯琐碎的快乐。

不过,在网络空间留下个人痕迹,一定要小心为上。我曾经交往的一个异地男友,就很“不小心”。他喜欢时不时给我发来一首他用某诵读App朗读的情诗,或是一首用唱歌App录的歌曲。后来因为距离原因,我们终究还是分手了。我怀着缅怀的心情安装了他用的那款唱歌软件,来到了他的个人主页,找到当初他为我唱的那首《成都》——咦?不对,怎么有七首?我按捺着好奇一首一首地听,然后就震惊地发现每一首里的“成都”都被他换成了不同的城市地名,且分享次数分别为1。那一瞬间我的愤怒,就像自己最珍贵的东西被小偷偷走了,可回头一看,街上空空荡荡,拳头只能无力地放下。

看来这些激发个人兴趣的App,还有个用处是让不怀好意的人露出狐狸尾巴。自从“渣男”事件后,我便对手机里形形色色的App意兴阑珊了。流行的事物,终究像一段不靠谱的恋情一样,善变,易逝。

就算没有遭遇这种狗血事件的当头一棒,软件产品的更迭、流行趋势的改变、用户喜新厌旧的心理等诸多要素终究还是会让这类产品变成手机上昙花一现的事物。我决定不再过多流连于手机里的世界,让注意力和兴趣回归更加丰满、有趣的现实生活。 app软件手机app

下一篇: 小菜园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