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的两极

作者:薛巍

游记的两极0诗人奥登在《染匠之手》一书中说:“我们都喜欢阅读游记……在所有可能的主题中,对艺术家来说最难处理的是旅行,而对于记者来说写游记却是最容易的。新颖、奇异、滑稽,或是轰动的事件方能引起记者的兴趣,他们并不探究事情的意义、关系、重要性。另一方面,(写游记时)艺术家最珍贵的自由被剥夺了,即发明的自由。”

记者从现场发回及时、真实的报道,作家总想玩点花样。1936年,30岁的奥登前往冰岛旅行,他写了一部很特别的游记叫《冰岛来信》。他认为大部分游记都很无聊,“真实的事件都特别相似,吃饭、住宿、跳蚤、危险等”。他的游记是一个现代主义的拼贴画,有照片、剪报、八卦、地图、统计资料、表格曲线。

奥登说:“要把旅行书籍写得好看,就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细致刻画的能力。”他在冰岛感兴趣的不是自然风光,而是当地的社会生活。他写道:“有人发现,冰岛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第一眼看上去好像真是这样,冰岛没有伦敦梅菲尔区那样的别墅,也没有伦敦东区那样的破房子。工资和生活水平很高,没有其他国家那样明显的阶级分化。但冰岛有着跟爱尔兰一样大的领土,人口却比布莱顿还少,很难相信没有高工资和阶层差异。有钱让一些人傲慢、招摇、粗俗。英国一些传统生活方式让有钱人比较高雅。冰岛没有那样的传统。”

美国游记作家索鲁说,跟乘飞机相比,公路之旅非常自由:没人搜你的身,用不着带护照,更不用忍受机场的喧嚣人潮,你只需发动引擎,从心所欲。1920年,23岁的菲茨杰拉德娶了19岁的美国南方名门淑女赛尔达,3个月后,赛尔达想吃家乡的桃子,二人就开着车上路了。菲茨杰拉德在《老爷车游记》中记录了这8天、1200英里的行程。赛尔达后来回忆说:“我们一路向南,经过了弗吉尼亚州令人忧心的沼泽、佐治亚州红色的黏土山、亚拉巴马州美妙的溪岸。我们在月光下的机翼上喝酒,在乡村俱乐部跳舞。我有一件粉红色的飘舞的裙子,还有一件银白色的。”

英国游记作家柯林·施伯龙说,出不了门的时候可以自由想象,但在网上“虚拟旅行”意义不大,虽然在信息高速公路旅行时,你能省下资金、不会被晒伤、不用吃抗疟疾的药,不需要拍蚊子,只需要关闭广告。

80年代,柯林·施伯龙在上海参观了工艺品研究所,看工人在象牙上刻古诗、刺绣,他认为“中国人擅长具体的、常识的东西,形而上学的探索还没诞生。他们卓越的发明靠的是试错、试验而不是抽象理论吗?我不清楚。中国人的发明,除了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还有瓷器、丝绸、机械钟表、词典和百科全书、煤的使用、吊桥、地震仪(比波斯人早400年)、雨雪测量、扬谷器、风筝……公元前他们就开始记录太阳黑子和彗星,标注了一万多颗星星……中国人在实用性方面的创造力在复兴”。施伯龙能做出这样的论述和推断,大概在图书馆做过研究,也有着过人的见微知著的能力。 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