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何去何从?

作者:谢九

俄罗斯经济何去何从?0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以休克疗法实施经济转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灾难。从1991年到1999年,俄罗斯经济总量萎缩了约一半。

2000年,普京上台之后,放弃了叶利钦时代过于激进的休克疗法,通过一系列改革让俄罗斯经济从动荡进入一个相对平稳发展的阶段。更重要的是,“9·11”事件之后,国际油价进入了一个超级牛市,从2001年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国际油价从每桶不到20美元最高上涨到了14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让能源大国俄罗斯赚得盆满钵满,支撑了俄罗斯经济的高速增长。

这段时间可以算是俄罗斯经济的黄金年代,从2000年到2007年,俄罗斯的GDP年均复合增长高达7%左右。由于俄罗斯经济的强劲表现,高盛公司将俄罗斯和中国、印度、巴西并称为“金砖四国”,俄罗斯成为当时全球投资者最看好的国家之一。

但是,后来的发展证明,俄罗斯并没有成为人们当初期待的模样。以过去10年(2011年到2021年)来看,俄罗斯经济总量从2万亿美元萎缩到1.78万亿美元,而中国在过去10年的经济总量从7.5万亿美元上升到17.7万亿美元。同为金砖国家,中国经济总量在过去10年增长了一倍多,而俄罗斯经济总量和10年前相比出现了萎缩,对俄罗斯而言,过去10年可谓是一个“失去的10年”。

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不仅大大落后于国际投资者的预期,也没能实现自己的雄心。2018年,普京曾经发布了一份雄心勃勃的计划——《关于俄罗斯联邦2024年国家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对俄罗斯的未来提出了很多宏大目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俄罗斯要成为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之一。不过,仅仅两年之后,普京就发布了一份关于未来10年国家发展目标的新法令,被称为“七月法令”。和两年前相比,新法令的目标全面下调,让俄罗斯成为前五大经济体的目标悄然消失,只是要求确保2030年前俄GDP增长高于全球平均值。

那么,俄罗斯经济是怎么从众人看好的金砖之国,变得黯淡失色的呢?

从内因来看,主要还是因为自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始终没有找到一条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在经过了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动荡之后,俄罗斯经济在本世纪虽然一度进入发展快车道,但主要依靠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的上涨,而过于丰厚的能源收入,一方面拉动了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也制约了俄罗斯经济的转型。一直以来,俄罗斯始终难以摆脱产业结构单一的影响,能源之外的其他经济部门难以真正发展起来。

而过于依赖能源收入,最直接的负面效应在于俄罗斯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国际能源价格的脸色,一旦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下跌,俄罗斯经济就会遭受重创。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大跌,俄罗斯经济甚至一度迎来负增长,俄罗斯经济的脆弱性可见一斑。

俄罗斯经济何去何从?1过于依赖能源收入,对俄罗斯经济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挤压了其他产业的成长空间,比如制造业。在苏联时期,重工业一度非常强大,但是到了俄罗斯时代,其制造业水平已经处于很低的位置。从俄罗斯国内来看,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度很低,而在全球市场,俄罗斯制造处于非常边缘化的位置,除了军工产品之外,国际市场很难看到俄罗斯制造的身影。

俄罗斯制造业的萎缩,一方面无法成为拉动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动力,同时,也造成了俄罗斯对国际市场的巨大依赖。在俄罗斯的进出口结构中,出口产品主要是能源产品,而进口产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由此可以看出俄罗斯制造业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造成俄罗斯制造业落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苏联解体,原先的加盟共和国独立之后,俄罗斯工业链条的完整性受到了破坏,加之苏联时期过于倚赖重工业,尤其是军工产业,这也是一种无法持续的畸形结构。更重要的是,进入21世纪之后,俄罗斯经济对能源产业过于依赖,使得制造业很难发展起来,一方面是因为能源产业利润过于丰厚,使得大量资金放弃制造业而进入能源行业,同时,当油价大涨让能源行业大赚总会带来卢布升值,而卢布升值又会打压俄罗斯本土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所以,对于能源产业的过度依赖,最终让俄罗斯无可避免地陷入了资源诅咒。

除了过于依赖能源收入之外,俄罗斯经济体系中的国有化程度过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俄罗斯经济向真正的市场经济转型。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叶利钦给俄罗斯实施休克疗法,大量国有资产被低价私有化,不仅让俄罗斯经济持续萎缩,也加剧了俄罗斯的贫富分化和社会分裂。

俄罗斯经济何去何从?2普京上台之后,开始打击俄罗斯寡头经济,将很多关键产业收归国有,虽然弥补了过去休克疗法带来的创伤,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俄罗斯的经济成分中,国有经济占据的比重过大,占GDP的比重超过七成。国有企业过于强大,势必会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俄罗斯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只有两成左右。

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小企业往往是最具活力的部分。以中国来看,民营经济的贡献——“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当年俄罗斯和中国同被视为最富潜力的金砖国家,但是现在两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就在于中国经济成功激活了极富活力的私营经济,而俄罗斯的中小企业始终难以发展起来。

最近几年,俄罗斯开始缩减国营经济的比例,重新将部分国有企业的股权向私人转让,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独大的局面,中小企业始终没能成为俄罗斯经济体系中的重要角色。

俄罗斯不仅没能激活中小企业的活力,也没能吸引到足够的外国投资。由于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关系紧张,加之上世纪90年代末的卢布违约、尤科斯石油公司事件等等,境外投资者一直比较谨慎,在全球的营商环境排名中,俄罗斯在很长时间里甚至不能跻身前100位。后来俄罗斯为了吸引外资努力改善营商环境,也一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俄罗斯政府曾经制定的目标是,争取每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至少600亿美元。但是最近几年,大量境外投资再度离开俄罗斯。2020年,俄罗斯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额(FDI)只有14亿美元,对于一个大国而言,这样的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很多新兴经济体而言,外国投资带来的不只是资金流入,更是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外国投资规模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俄罗斯经济向更高层面发展。

由于一直没能成功完成经济结构转型,俄罗斯经济始终处于一种相对脆弱的状态。俄罗斯经济在2013年达到巅峰,当年GDP总量达到了2.3万亿美元,但是很快急转直下,2014年仅仅增长了不到一个百分点,2015年更是负增长3.7%。

导致俄罗斯经济从2014年以来开始恶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国际油价大幅下跌,2014年到2015年底,国际油价从每桶100美元下跌到30多美元,过于依赖油气收入的俄罗斯经济遭受重挫,经济结构单一的弊端再次暴露无遗;其次,更让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的是欧美国家的制裁。

2014年,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表面上看似乎是一次地缘政治的重大胜利,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俄罗斯付出的代价其实相当惨重。西方的制裁导致卢布暴跌,俄罗斯不得不大幅加息,在2014年底将利率提高到17%。过高的利率对实体经济带来巨大伤害,加之外部环境恶化,使得俄罗斯经济遭遇重挫。

回顾俄罗斯过去这些年的历程,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经济的结构性改革一直不成功,加之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导致外部环境恶化,内外因素交织之下,俄罗斯经济从当初全球瞩目的金砖之国逐渐褪色。对俄罗斯经济而言,更大的挑战还没有真正到来。

俄罗斯经济何去何从?3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之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制裁,俄罗斯金融市场率先做出反应。俄罗斯股市一度在一天之内腰斩,后来虽然有所反弹,但远远没有收复失地,以至于俄罗斯股市不得不暂时停止交易。除了股市之外,外汇市场也遭遇重挫,几天之内,卢布对美元的贬值幅度已经达到了50%。金融市场的损失只是第一步,更大的冲击还在于后续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冲突和制裁之后,俄罗斯遭遇的主要压力还是卢布贬值,因为本币贬值意味着进口商品更贵,从而显著提高通胀水平。通货膨胀对普通民众,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伤害最大,如果冲突带来严重通胀,导致民众生活成本快速上升,这可能会引发俄罗斯民众的反战情绪。在冲突爆发之前,俄罗斯的通胀已经处在较高水平,1月份的CPI高达8.7%,如果卢布贬值带来通胀水平继续攀升,引发恶性通胀,将会冲击俄罗斯的经济甚至社会稳定。所以,在当前背景下,应对卢布贬值是俄罗斯经济最紧迫的挑战。

卢布贬值为什么会引发俄罗斯的通货膨胀呢?俄罗斯被欧美强力制裁之后,假如加大和中国的贸易往来,在卢布贬值的背景下,俄罗斯购买中国商品需要付出更高的价格。最近卢布兑人民币大幅贬值40%左右,这就意味着,俄罗斯购买中国商品,需要比过去多付出将近四成的价格。传导到俄罗斯国内,就是通胀水平快速上升。如果卢布继续贬值,俄罗斯的通胀还将继续恶化,所以俄罗斯需要迅速稳定卢布,但是西方的制裁却大大限制了俄罗斯稳定卢布的能力。

在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这一轮制裁中,最致命的打击来自2月27日这一天,西方国家扔下两枚“核弹”,第一是将俄罗斯部分重要银行剔除出SWIFT系统,第二是将俄罗斯央行列入制裁对象,限制其动用外汇储备的能力,这样的制裁力度可以让俄罗斯经济陷入部分瘫痪之中。西方国家公布制裁措施之后,普京宣布将核威慑力量置于高度警戒状态,冲突爆发仅仅四天就升级到核威慑,也从侧面反映了欧美的经济制裁对俄罗斯的打击力度。

SWIFT的中文名称叫“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主要功能是帮助全球金融机构进行安全通信和交换金融电文,让全球金融交易得以高效安全地进行。这家机构总部位于布鲁塞尔,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当前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家金融机构使用SWIFT系统进行金融交易,是当前全球最普及、最安全高效的金融汇兑系统,成为跨境资金流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一个国家如果脱离了SWIFT系统,在全球市场将举步维艰。由于资金正常跨境流动的途径被斩断,这意味着这个国家将很难在国际上从事正常的贸易和金融等活动,和国际社会的联系只剩下一道小小的门缝,这将对该国的经济带来长期严重打击。对俄罗斯而言,被禁用SWIFT系统,意味着在国际市场上的正常贸易将难以进行。

俄罗斯经济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在国际市场上出售资源,如果被剔除出SWIFT系统,国际市场上的买家无法将美元支付到俄罗斯商人手中,相关交易的难度将大大增加。除了影响俄罗斯的资源命脉,其进口业务也会受到明显影响,由于自身制造业水平有限,大量机器设备以及日常用品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被剔除出SWIFT系统之后,在国际市场上采购相关商品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很多交易只能在非美元和欧元地区进行,这可能造成相关商品的短缺,进而引发俄罗斯国内的通货膨胀。

伊朗曾经在2012年和2018年遭遇两次SWIFT制裁,两次都给经济带来重创。第一次制裁之后,伊朗GDP在2012年和2013年陷入负增长;第二次制裁之后,虽然伊朗GDP增速在2016年一度高达两位数,但是在2018年和2019年又连续两年负增长。

在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这一轮制裁中,SWIFT制裁引发的关注程度最高,但其实还有一项制裁的力度和SWIFT相当,那就是对俄罗斯央行的制裁,这使得俄罗斯央行对抗制裁的能力大幅下降。

俄罗斯经济何去何从?4对俄罗斯央行的制裁,最直接的影响在于俄罗斯央行无法动用外汇储备资产。依靠过去多年来的油气收入,俄罗斯积累了6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存放在各国央行的储备资产,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主要由美元、欧元、黄金、英镑以及人民币等资产构成,其中美元的占比从过去的四成下降到两成,主要就是为了规避被美国制裁的风险,即便如此,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中,欧元、美元和英镑等资产占比依然高达七成左右,此次西方国家联手制裁俄罗斯央行,存放在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都无法动用。

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一直是其重要的战略资产,此次被大范围冻结,最直接的影响在于俄罗斯央行失去了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冲突爆发后,卢布大幅贬值,给俄罗斯经济带来多方面冲击,如果是在日常状态下,俄罗斯央行可以动用外汇储备,大规模买入卢布来减缓卢布贬值的压力,但是外汇储备被冻结之后,俄罗斯央行干预卢布贬值的能力被大大限制。2月27日,俄罗斯央行宣布大幅加息,将基准利率从9.5%大幅提升至20%。之所以一夜之间将利率提升一倍,主要是因为无法在外汇市场干预卢布贬值,只能通过大幅加息来对抗。

大幅加息虽然可以对抗通胀,但对于俄罗斯民众而言,也会增加他们的债务负担,尤其是一些背负房贷的民众,在利率大幅提高之后,意味着房贷支出也会显著增加,利率提高一倍之后,不排除部分俄罗斯“房奴”出现断供的可能性。

大幅加息带来的更大挑战在于拖累经济增长水平。众所周知,一个国家想要刺激经济增长,降息是最重要的政策工具,相反,加息会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减少企业的盈利空间,进而拉低经济增长水平。对俄罗斯而言,将利率水平一夜之间提高一倍多,对经济的冲击可想而知。另外,大幅加息又会对股市带来巨大冲击。冲突爆发之后,俄罗斯股市暴跌,目前已经暂停交易。大幅加息之后,俄罗斯股市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而对普通民众而言,经济增速大幅放缓会带来两个最直接的影响,一是收入降低,二是失业增加。因为企业盈利减少之后,就会通过减薪裁员来压缩成本,所以大幅加息对俄罗斯而言就是一把双刃剑,短期之内可以对抗通胀,避免通胀过高引发民众不满,但是从长期来看,加息给经济带来的伤害,最终还是会转移到普通民众身上,后者的伤害可能更加强烈。

不过,这场冲突对于俄罗斯经济也并非全都是伤害,最有利的一面在于冲突引发油价大涨,这对俄罗斯经济是最大的利好。最近,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已经达到了每桶120美元,创下次贷危机以来的新高。只是俄罗斯经济到底能够从中获益多少,还有较大的悬念。

因为俄罗斯遭遇SWIFT制裁之后,国际贸易受到很大限制,另外,西方国家也开始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购买,包括德国停止“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审批程序,这都意味着西方国家以后将努力从其他渠道寻找能源。所以,这一轮油气价格大涨,俄罗斯经济虽然能从中受益,但是受益的程度可能并没有以前那么大。与此同时,卢布严重贬值,俄罗斯的进口成本大幅增加,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油气上涨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的收益。

对于俄罗斯经济而言,这场冲突带来的最长远且深刻的影响在于,俄罗斯经济将最大程度地孤立于西方经济世界之外,从此走上另一条道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一度试图融入西方。叶利钦时代对俄罗斯经济实施改革,采用的就是西方开出的经济药方,虽然最终效果并不理想,但也体现出当时的俄罗斯积极融入西方经济的努力。普京上任之初,对于西方也采取了比较亲近的态度,尤其是“9·11”事件爆发之后,普京第一时间给小布什打电话表达慰问之情,并且大力配合美国反恐。

在俄罗斯看来,对西方的亲近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尤其是“北约”持续东扩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不满,所以最终选择了对抗的道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究竟为何从合作转为对抗,还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不过,当初俄罗斯试图融入西方,从经济角度来看,也并非完全没有给俄罗斯带来好处。

从1991年开始,俄罗斯就被邀请参加当时由7个发达工业国组织的七国集团(G7),1997年被接纳为正式成员国,G7由此变成G8,这对于俄罗斯融入西方经济是很高层面的认可。1993年,俄罗斯开始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并且在2012年正式加入。2002年,欧盟和美国还承认了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地位,而中国迄今还没有获得欧美的市场经济地位认可,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屡屡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反倾销调查。

虽然以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和西方亲近的努力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回报,但事实上,俄罗斯经济还是享受了融入西方的红利。经历了90年代休克疗法的阵痛之后,俄罗斯经济从2000年开始加速增长,除了次贷危机爆发短暂地扰乱了增长的步伐外,一直高速增长到2013年,这一年,俄罗斯经济总量达到了2.3万亿美元的巅峰。俄罗斯经济的这一段黄金时期,很大程度上来自国际市场的红利。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爆发之后,俄罗斯被剥离出了G8集团俱乐部,标志着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分道扬镳的开始。在西方国家的制裁之下,俄罗斯经济开始告别高速增长,2021年的经济总量萎缩到只有1.78万亿美元。这一次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经济更是被全面孤立于西方经济体系之外,带来的伤害将远远超过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

对于当前的俄罗斯经济而言,既要解决多年来经济结构转型的难题,又要寻找被西方孤立之后在全球经济中的生存空间和出路。经济战场上的压力,可能更甚于军事冲突的第一线。 俄乌制裁俄罗斯卢布汇率俄罗斯卢布人民币兑卢布美国加息经济冲突管理宏观经济美元加息外汇储备卢布兑换美元汇率贬值国外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