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不是当年的苏联
作者:宋晓军3月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现场
(依然 摄/人民视觉供图)
北京时间3月4日12时左右,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按惯例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事后一位关心军事的媒体朋友很快就发微信问我:这次海外记者为何“破例”没问中国2022年的国防预算是多少呢?是不是因为“俄乌战事”正酣让那个海外记者忽略了这个每次“必问”的问题呢?对此我半开玩笑地回答说:也许拜登政府想清楚了一个事实,即中国不是当年的苏联。
要解释这个答案,先说3月3日美媒上一篇题为《新分析称美国不需要更大的军事预算来遏制普京》的评论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非政府组织“共同的梦想”的撰稿人约翰逊(Jake Johnson)。他文章的内容是对3月2日美智库昆西研究所推出的一份报告内容的介绍与评论。简单说,这份题为《削减五角大楼开支的途径:消除障碍》的报告主要观点是,如拜登政府向五角大楼投入更多的资金,对于维护美国安全的长期效果而言是适得其反的。比如“报告”的作者在一份声明中称:“拜登政府想要鱼与熊掌兼得,既要增加军事预算又要在外交和应对气候危机上投入更多……这种‘两全其美’的策略注定是要失败的。”那么作者给拜登政府在投资上的建议能奏效吗?
说到这儿,不妨看一下3月1日拜登政府发的首份“国情咨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因为“俄乌战事”拜登在临时修改过的“国情咨文”中18次提到了“俄罗斯”和12次提到了“普京”,但拜登在讲演中还是强调了目前对俄采取的外交孤立和经济制裁手段的有效性。就是说,自去年12月拜登政府多次明确表示不会直接军事介入“俄乌冲突”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至于中国,在“国情咨文”讲演中,拜登仅是呼吁国会尽快通过未来与中国“竞争”的法案——《美国竞争法案》。巧合的是,3月4日美彭博社记者在向中国人大新闻发言人提问时,其问题是关于中国政府将如何看待《美国竞争法案》和《美国芯片法案》,似乎比往年的提问也少了些“中国军事威胁论”色彩。很显然,这与拜登政府首份“国情咨文”淡化了军事色彩是一致的。
接下来,我想举例解释一下我对拜登“想清楚”了的猜测逻辑线。作为上世纪70年代就成为参议员的拜登,无疑经历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里根政府大举对苏制裁和扩充军备的时代。当年里根政府不仅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还于1981至1985财年以年增长7.3%的增幅大大增加了国防预算以在军事上对苏联施压。此后包括增加国防预算等一系列操作后的结局,自然就是苏联解体了。事后,虽然对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多个版本的解释,但苏联自身“称霸”是根源之一的认知却是毋庸置疑的。由此再看如今的中国,无论这些年中国的国防预算增幅是多少,与当年的苏联相比,中国与“争霸”这个“词”完全是绝缘的。从这个视角上看,无论是3月4日海外记者“破例”没问人大发言人中国2022年的国防预算,还是3月1日拜登政府发的首份淡化了军事色彩的“国情咨文”,似乎都在预示着拜登及其周围的智囊们想清楚了一个事实——中国不是当年的苏联。
最后顺便说一下,3月5日中国公布的2022年国防预算提请草案的数额约为1.4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290亿美元),增幅达7.1%。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增幅高于2020年的6.6%和2021年的6.8%,但与去年相比,一些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时也少了一些“炒作”的成分。莫非他们也想清楚了“中国不是当年的苏联”这个事实吗? 中国军情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