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父母同住的日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维拉

跟父母同住的日子0吹灭今年的生日蜡烛时,周小姐惊觉和父母同住已经30多年了。时至今日,周妈还习惯性地把周小姐叫做小孩。有一次周妈跟同事说起“自家小孩”,同事乐了,以周小姐的年纪,早都可以当小孩的妈了,还能叫小孩?如果遇上个不知情的人,听周妈那口气,还以为她老来得子呢。“小时候我没教育好你,现在我要对你进行再教育。”周妈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对周小姐搞全面管理。

天还没黑开什么灯?周妈看不惯周小姐浪费电,哪怕周小姐在卧室低调犯案,推门而入的周妈发现敌情,一面不解为什么需要顶灯和台灯全开,一面“啪啪啪”地全给摁灭。

这时候的周小姐总感觉无助得像个孩子。她没法跟周妈解释明白,世界上存在个体差异这回事,就像高度近视的自己需要更多光亮。冬天周妈在有暖气的房间只穿单层家居服,周小姐却要穿保暖服御寒。周妈总叫嚷自己太热,“啪啪啪”地打开多扇窗户,任由冷风长驱直入。周小姐趁她不备关上几扇,她还要大动肝火,一面下手重新打开,一面嫌弃周小姐身体太虚,居然需要裹得那么厚。

夏天也好不到哪里去。周妈多半念叨着开空调伤关节,屡次强行关掉周小姐卧室的空调,又把窗户推开通风换气。对于随之而来的燥热空气和窗外轰隆作响的施工噪声,周妈不理会周小姐的抗议,反倒嗔怪:哪有那么吵?专注力就那么差?你看别人谁像你这样?

监管生活琐事只是小菜一碟,周妈对周小姐的社交生活才是关爱备至。每次出门报备是免不了的,还要详细打听:又跟谁出去呀?说了点什么呀?对方是哪里人、做什么工作呐?回想起来,周小姐研究生毕业后,周妈跟她交流最多的话题就是相亲。眼看周小姐烂泥扶不上墙、基本只约会小姐妹的颓废样,周妈还要亲上火线帮忙撺掇。

周妈先是张罗单位同事和老姐妹帮忙介绍,又发动周爸以托关系找工作的架势,四处苦心帮周小姐搜寻。每天的晚饭时分,周妈都忍不住要展开相亲话题。

有时周妈罕见地竟全然不提这茬儿,周小姐一边暗自庆幸警报解除了,一边又忧惧对方在憋大招。

时间一久,原本就对相亲结婚兴趣不大的周小姐,对例行的议题产生了轻度应激障碍。一听话题冒头就心里窝火,拌嘴吵嚷泪崩接踵而至。别家父母或许还棒打鸳鸯,对子女未来伴侣有所挑剔,周妈却善于发现所有潜在对象的各种优点,不管是谁都能逮着猛夸,那架势仿佛周小姐嫁给谁,她都一百个满意。

在周妈看来,除非周小姐嫁人离家功德圆满,不然只要她还赖在家里一天,自己就有义务帮忙搞定这头等大事。周小姐每次抬出小姐妹父母无为而治的例子,周妈都会说:“那是她父母不爱她。”想劝周妈放弃,她又要说:“你不结婚就是要气死爸妈。”

周爸虽然在周小姐的饮食起居上干预较少,但据周妈所说,逼婚的主要压力其实来自他,不过碍于男性长辈不适宜频繁介入女儿催婚谈话的人物设定,总把与周小姐正面交锋的任务丢给周妈,自己乐得躲在幕后做老好人。这么看未免过于腹黑,周小姐也搞不清到底是不是周妈的“甩锅话术”。

只要周小姐继续在家里住,就不得不忍受周妈的逼婚轰炸、周爸的隐形压力。要不是周小姐人穷志短,每月工资不足以支持相对舒适的独立生活,早就出去租房单住了。本打算戒急用忍、以拖待变,眼见更年期周妈的催婚经念得越来越勤,要保持身心健康,这家大概是没法待了。虽说结婚远不是两个人的事,但从一开始就接受进度监督和纠偏,这事大概好不了。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