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精选 | 这些年,我们在笑什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往期精选 | 这些年,我们在笑什么?0>">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靠喜剧吃饭的行内人比“吃瓜群众”对这轮综艺热谨慎多了,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以此为阶梯通向成熟的影视剧、戏剧市场。一个节目的生命周期大约是四季,如果想在综艺市场上把喜剧题材持续下去,制作公司和电视台都得找到可操作性的机制。

喜剧小品能不能形成行业,综艺喜剧是不是一个常青的生意,这才刚开了个头。

往期精选 | 这些年,我们在笑什么?1>">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周星驰不愿意配合人们的想象,成功的票房和商业操作早已让他衣食无忧,他可以越来越有棱有角,成为他自己。对于并不期待他德艺双馨,也不热衷他的私生活,只期待着他作品的欢笑和感动的观众们,这又有什么不好呢?至少他始终保证了一点,可以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东西。

往期精选 | 这些年,我们在笑什么?2>">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在前10年的春晚时,娱乐业还没有真正形成,娱乐活动相对匮乏。但有一点不能无视的是,早期的春晚与时代气息的一致,与民情的相通,与春节生活的合拍。即使在娱乐多元的当代,新的社会理想也能带来新的创造精神。

往期精选 | 这些年,我们在笑什么?3>">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相声从练摊时期开始,就深受群众的喜爱,它和很多曲艺一样,靠口耳相传延续到今天,之所以在今天人们仍然喜欢相声,就是因为这门艺术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能取代的特色。相声在过去一段时间淡出人们视线,这并非是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娱乐内容而忽视、远离它,而是今天的相声无法再展现它原有的魅力,哪怕是简单的复制都无法再现。

往期精选 | 这些年,我们在笑什么?4>">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一次偶然的机会,郭德纲在剧场里说了一次相声,才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好多人说,电视相声没法看,相声算完了。观众说什么的都有。观众心里不是滋味,我坐在那里看了会儿,也不是滋味儿。我们自己都不爱看。偶然有机会到茶馆里说,发现,观众很喜欢听啊。谁说不能说传统节目?我们一试,发现不是啊。可为什么他们这么说呢?那不是我对就是他们对,不是我错就是他们错。我想了想,观众还是认的。你得给人家,你不给人家,还瞪着眼睛说什么啊。”这次经历让郭德纲有信心把相声带回剧场。

往期精选 | 这些年,我们在笑什么?5>">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在民俗中表达的另一对元素是欢乐和地方特色的互为表里,但是在文化一体主义的规范下,地方特色又成为阻碍它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病因。在一台有13亿人等待的晚会上,既有乡土民俗特色,又在语言上没有阻碍的赵本山就成了惟一被多数人不断选择的对象,因为在众多的节目中,它毕竟还能给相对的大多数带来笑声。在这样的前提下,将来不论谁代替了赵本山,都还会是“13亿人中的一个某某”,只要央视晚会的大一统形式还在,只要我们大家还看。

往期精选 | 这些年,我们在笑什么?6>">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评书的繁荣,实际上是广播媒体一头热式的繁荣,在评书界,它的危机早就出现了,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像很多门类的曲艺形式一样,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以一种不符合它发展规律的“规律”发展着,也许真的再过30年,我们除了去听那些原来的录音,再也听不到新的评书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