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拿“中国威胁论”说事儿
作者:宋晓军中国火箭军部队在戈壁训练场组织实战化训练
(王杰 摄/新华社供图)
北京时间10月23日,美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勃兰特(Natasha Bertrand)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最近的导弹试验增加了拜登核武器审查的风险》的报道。看了这篇报道的内容后,我想到了10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过的一段话——我们敦促美方充分尊重各国发展正当武装力量的权利,停止借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而大肆扩充军力的把戏。随后,我就确定了这期专栏的标题。
先说勃兰特报道的大致内容。文中第一句话这样写道:中国对可携带核弹头的高超音速导弹的测试,为拜登总统雄心勃勃削减核武库计划的批评者提供了支持。随后勃兰特又列举了两个实例:一是国防部“挤走”了任职仅9个月的负责核态势评估的副助理部长托梅罗(Leonor Tomero);二是参院共和党人反对拜登提名的斯图尔特(Mallory Stewart)担任负责军控的助理国务卿。原因是这两位“思想进步”的人可能会在将于明年出台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加入拜登削减核武器甚至“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观点。可见一天前汪文斌说的那句“停止借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而大肆扩充军力的把戏”的话,显然是针对英国《金融时报》分别在10月17日和21日发表的所谓“中国正在试验核高超音速武器”两则子虚乌有的报道而言的。其潜台词是:美一些为抵制拜登政府将出台的“核态势评估报告”要钱发展核武器的人,不要以“知情人”的方式在英媒体上拿“中国威胁论”说事儿。
接着再说汪文斌所说的“充分尊重各国发展正当武装力量的权利”这句话的意思。简单说,英国《金融时报》在报道中暗示中国测试的是所谓“HGV-FOBS”。“FOBS”是上世纪苏联曾尝试发展被称为“轨道轰炸机”的核武器。其大致原理是先将一枚核导弹用运载火箭送入大气层外的卫星轨道运行,在接到攻击指令后,再用反推火箭将导弹送回大气层攻击提前锁定的目标。但鉴于当年FOBS在成本、命中精度上都不及成本可控和技术成熟的弹道导弹,所以苏联最终放弃了FOBS。而英媒体所暗示的是,中国正在试验将已列装的助推滑翔式高超音速导弹(HGV)“东风-17”的“核衍生型”送入卫星轨道,以克服HGV的射程制约(将HGV送入卫星轨道飞行可以规避在大气层内长期飞行所产生的“热防护”问题),进而再借助HGV命中精度、可突破反导系统的优势,对美国实施“核偷袭”。对此,汪文斌已在10月21日回答记者提问时给出了否定回答,即“是一次例行的航天器试验,用于验证航天器可重复使用的技术”。而10月22日汪文斌所说的那句美方应“充分尊重各国发展正当武装力量的权利”,其潜台词也值得思索。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中国坚定承诺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中国在遭受核打击或核打击威胁的情况下考虑发展更多的核反击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将上述外交部发言人的两个“潜台词”与同一天汪文斌在回答有关台湾问题的提问时说的一段话联系起来看,还是很值得玩味的。当天汪文斌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之所以值得玩味,是因为在汪文斌说上述那番话不久前,美领导人刚在公开场合就台湾问题说了几句“很不靠谱”的话。 中美核武器导弹中国军情武器中国威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