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能源抢跑

作者:邢海洋

冬天未至,多地开始限电,自碳达峰、碳中和提出以来被边缘化的煤炭又一次回归焦点。碳达峰的目的是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清洁能源的生产成本已可替代化石能源的当下,石油、煤炭还是能够在人们的美好憧憬中反戈一击,原因何在?

今年4月,沙特第二次光伏招标,以0.0104美元/千瓦时的低价打破世界纪录。此前,全球最低光伏上网电价为每度电1.35美分。不足7分钱的电价,给能源界的震撼是难以描述的。沙特纬度低光照足,有着得天独厚的光伏开发优势,但同纬度地区全球荒漠广布,即使纬度稍高,干旱地区的光照也很强。在我国,2020年青海海南州某光伏发电项目的中标电价为0.2427元/千瓦时,低于2019年达拉特旗光伏项目0.26元/千瓦时的电价。今年,四川甘孜州正斗一期200兆瓦光伏基地开标,国家电投的中标价低至0.1476元/千瓦时,另有四家企业投标价格在0.20元/千瓦时以下。光伏的发电成本以跳水般的速度不断刷新,整体而言发电成本已经和火电不相上下,甚至更低了。

或许正是看到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传统能源出口国坐立不安了。具有垄断能力的OPEC+于是使出了杀手锏,寄希望于能源替代完成前先囤积足够过冬的“储备粮”。在去年大限产的背景下,今年的产能一直是非常节制地释放。就在10月初的最新一次限产会议上,尽管天然气危机推升原油需求,但OPEC+仍然决定按既定步伐逐步增产,每月增产40万桶/日。此前,投资者普遍预期,OPEC+至少应该每天增产80万桶才能达到供需平衡。OPEC+的举动立时将国际油价推高到每桶80美元。

本来,OPEC内部的利益并不一致,在出口份额上矛盾重重,疫情更激化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基于此沙特发动了价格战,原油价格甚至一度为负。置于死地而“后生”的OPEC对今年的价格涨势格外珍视,加之俄罗斯的经济衰退,外汇主要靠能源出口,OPEC+更能在限产上取得共识。要破解石油供应上游高度垄断的状况,市场依赖的是美国页岩油的放量,可惜今年OPEC+限产太多,连美国的页岩油也无能为力了。

新旧能源的替代是大势所趋,在替代过程中却不会一帆风顺。传统能源国明确感到新能源的威胁,势必要“奋力一搏”,OPEC+在原油定价上的话语权只能更强势。这时必须找到替代性强的商品,注入更多的市场力量,以抵御能源模式转型中的市场震荡。这个品种只能是煤炭,全球的煤炭储量足有上万亿吨,够人类开采上百年,其实根本不用等到那时,人类的清洁能源转型就已完成。具体到我国,2019年的探明储量是1800亿吨,以每年38亿吨的速度也够开采40多年,并且每年的新增储量也颇可观,无需为资源枯竭担心。

制约煤炭开采的是碳达峰目标,我国政府承诺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时间颇为紧迫。但当我们看到光伏和风电成本的飞速下降也就不必烦扰了,如今相当多的碳排放都是在新能源设备的制造中产生的,一旦新能源布局完毕,碳排放势必加速下降。

以目前的发电成本,2022年农村屋顶光伏已无需补贴,大规模的光伏项目更能持续盈利了。以此为背景,政府正在一个县一个县地推进光伏能源,光伏、风电和光热的大基地建设也在加速立项。相信市场的力量,高于社会平均盈利水平的新能源必定吸引来大批社会投资,新旧能源的转型势必加速过渡。而一刀切式的限煤,则会产生拉闸限电的后果。 新能源光伏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