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挽救和发展”呢?

作者:宋晓军

2021年9月9日,美《星条旗报》记者奥尔森(Wyatt Olson)在该报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战略注意力分散:“9·11”事件让美国注意力从亚洲转移而中国在军事上迈出了大步》的报道。当天我把这篇报道的大致内容编写了一条微博发出后,第二天的点击量就超过了50万次。其间一位媒体朋友曾发微信问我:20年来中国GDP已从约1.3万亿美元增长到了约14.7万亿美元,就算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集中精力对付中国,咱也不怕了吧?我想了一下后,先给他发了2020年8月28日《解放军报》网站上一篇我画了重点的文章截图,接着又写了一句反问式的回答:假如没有“挽救和发展”呢?

要解释我的这个“反问式的回答”,先要从奥尔森的报道说起。简单说,该报道从2001年4月1日发生、导致了中国一名飞行员牺牲和美24名机组人员被“扣留”11天的“南海撞机事件”说起,接着就说该“事件”当年就让一些美官员、国会议员产生了遏制中国崛起的想法。同时,奥尔森在文中还特别强调了小布什在2000年竞选时,就承诺过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而不是“战略伙伴”。随后,奥尔森又用了一些国防和亚洲专家几天前发给《星条旗报》的邮件举例说,“9·11”事件及后果使美国在与中国的竞争中是否偏离了方向,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如悉尼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国防专家汤森德(Ashley Townshend)8月26日在邮件中写道:20年的中东战争不仅分散了美国在“亚洲再平衡”上的注意力,还危险地降低了美军战备水平,使联合部队在与中国进行高强度军事竞争时准备不足。直到最近几年五角大楼才摆脱了战略注意力被分散的时代。而海军战争学院教授雷维隆(Derek Reveron)8月24日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则说,他认为美国和中国在同一时间内做了很多事情,因为(美国这几年的)国防预算相当不错。

当我看到奥尔森在复述这两位专家言论,前面加上的小标题是“校正过程”(Correcting the course)时,我马上就感觉到这个“校正过程”在时间点上刚好与中国“十三五”期间开启的国防和军队改革是有重叠的。接着我就想起了2020年8月28日《解放军报》头版上一篇署名是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的对“军改”的总结性文章。在这篇题为《照耀强军征途的时代灯塔》的文章中,有一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话是:最根本的成效是挽救和发展了人民军队。于是我就顺着这句话快速思考了一个问题:即便2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中国的国防预算与美国大大缩小了差距,但如果没有“军改”中对人民军队的“挽救和发展”,在美军撤离阿富汗以及“9·11”事件发生了20年后,人民军队接下来是否可以从容面对可能来自美国更大的军事遏制压力呢?我得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我的依据是,在《解放军报》那篇文章中诠释“挽救与发展”时,专门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有效解决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弱化的突出问题。这就是我用了“反问式回答”的原因。

最后我想说一下我得出否定答案的另一个依据。众所周知,苏联军队曾在入侵阿富汗10年后于1989年2月完成了撤军,但此后不到3年时间苏联就解体了。而在2013年1月5日中国开始“军改”之前,中国最高领导人在一次题为“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谈到苏联解体的原因时(原文载于2019年第7期《求是》杂志),专门说过一句“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

9月12日,跨境参加“和平使命-2021”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的中方部队,在俄罗斯奥伦堡东古兹靶场举行“中国营”开营仪式 (李纯 摄/中新社供图) 解放军报军事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