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期精选| 地理与人文里的中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一条奔腾的大河翻着水花穿城而过,带着来自上游的山野气息横贯全城。沿河公路的不远处,山峰高耸,如重兵临城,峰峦像繁殖力惊人的藤蔓植物一样,生出一长串枝丫,伸进高原腹地。晚上走在河边,听着喧嚣水声,看着幽蓝天空下黑黝黝的敦实山影,感觉黑暗中有某种类似山魈的神秘力量存在。即便身前身后已是霓虹闪烁、车水马龙的现代世界,仍然对黑暗中充满野性的山水心生敬畏。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在漫长的岁月里,一步一步往西,中国人以自己的勇气与生命力不断地跋涉与测量,完成的当然是属于中国的地理大发现。它的结果是中国人在发现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了世界,也因此,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得以展开。在向西之路不断延伸的进程里,中国被它塑造,世界也被它塑造。这条道路所创造出来的结果,当然也不唯中国人的“世界观”,而是人类共同的知识谱系。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丝绸之路,仅仅是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传奇与神秘的魅力。突厥斯坦、撒马尔罕、布哈拉、费尔干纳、第比利斯……它们有着悠远斑斓的色彩,幽微的香气,清真寺的钟声,征战的马蹄声,帝国的辉煌,还有我们所无法理解的隐秘的情感;在这些古老又现代的地方,奔放而精致的世俗与宗教文明交融出层次丰富的时空。这是一次漫长的地理跨越,也是一次2000年幽远历史的时间穿越。我们希望回到历史,但是,我们的眼光望向的目的地,却是未来。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荒原——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几个人类可以到达,但荒野依然战胜了人类的地方。微小的植物在无遮无掩的高山上努力但谨慎地生长着,庞大的根系钻过干燥的碎石和坚硬的冻土层,以获取水分和热量,它们让荒原隐含了一种细密深刻的生命力。甚至就是那看起来毫无美感和情感的流石滩,如果放平身体躺在上面,也能听到棱角丛生的碎石下,汩汩的水流声一刻都不停息。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秦岭之南还有巴山。秦巴山区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地理屏障——将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陕西关中与天府之国四川阻隔,将汉唐帝国的政治中心与大后方分离。以致司马迁在写《史记》时也不由得长叹一声:“秦岭,天下之大阻也。”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西双版纳古傣语名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与这片枝繁叶茂的热带雨林共生的44个民族,也奉行着一种“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生活理想。他们尽管语言、文字和习俗各不相同,共通的是与雨林共生的生态观、信奉着同一个自然法则——“没有树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田,没有田就没有粮,没有粮就没有人。”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腾冲就像一个多重景观的调色板,互为前景与背景,起伏应和,变幻无穷。这里有最神秘的原始森林,也有安详宁静的田园;有火山地质奇观,也有千年古道;这里是毗邻异域的边陲,却也是儒家精神的传承之地。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墨脱处在南亚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的夹角结合部,雪峰林立,峡谷深切,飞瀑成群,丰沛的水汽生成缭绕的云雾,洁白的海洋性冰川向下伸入到苍翠的森林中,峡谷中岩石壁立,交通险绝,神秘莫测。地理阻隔与神山圣迹,使墨脱、珞渝地区充满了神秘的诱惑,传说这里为富饶的圣地,是一处不受打扰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今天,墨脱这朵隐秘的莲花终于向更多人展开。在想象与现实之间,我们也将获得更加深入的认识。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滇藏路对于横断山脉的突破涵盖了纵、横两个方向。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滇藏路获得了格外丰富的景观资源,成为一条雄浑壮丽、波澜壮阔的风景长廊。这一路囊括了峻岭、峡谷、冰川、江湖、雅丹、湿地等地理元素。同时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众多民族迁徙融合的大通道,在这条曲折难行的滇藏路上,各族群通过贸易、战争、联盟、传教等方式推动历史前行,汉文明、西藏文明与北方草原文明得以充分交融。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这片无尽之疆,似有吸引外来人走向更深处的魔力。它的美,在于阔大丰厚的地理环境、多样的生活方式、多元的民族和宗教。它的美在一言难尽。这里古来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沿平行于天山的丝绸古道,各方的异质文化被行者带来,千百年来在这里生长、交替、融合,然后被下一拨儿行者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阿里曾经有一个“跨喜马拉雅”的恢弘时代。从阿里流向印度洋的多条河流深谷,一直是西藏西部与周邻地区交往通达的古道,自古西藏高原与南亚农耕文明和中亚草原文化的接触,藏传佛教艺术中的克什米尔风格、中亚风格、于阗风格等区域外因素的来源,莫不与西部阿里自然地理的这些特点有关。长久而深厚的历史积淀,在这片高原上留下了无数已被发现或尚未知晓的文化史迹。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此次的湖村考察,我们试图描摹伴水而生的最真实湖区乡村现实,捕捉人与水之间微妙的心理变迁。打动人心的不止是灾难记忆,更多的还是割舍不下家园的无奈。其实在没有洪水,或者说洪水没有溃垸漫堤的时候,洞庭湖区肥沃的黑土地里,始终蕴藏着他们最朴素的安居乐业的期望。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在雪山环绕的阿里普兰,或是喜马拉雅南麓的日喀则樟木、亚东,分别有几十条或大或小的道路,像巨大的八爪鱼,从边境延伸到喜马拉雅的皱褶之中。在象雄、古格文明曾交相辉映的阿里大地上,轰轰烈烈过后,遗落下丰富的传说和荒凉的宁静;曾经作为中印通道的亚东,44年的断裂之后,又小心翼翼捡起当年的风貌;有“西藏民族文化摇篮”之称的山南,被誉为“西藏江南”的林芝,在现代化的细节中,隐藏着古老文明的流变痕迹。